[发明专利]一种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0326.4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1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魏昕;栾金义;杨永强;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71/26 | 分类号: | B01D71/26;B01D69/06;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2 | 代理人: | 符彦慈,董琪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平板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烯烃平板膜为基膜,首先将所述聚烯烃平板基膜进行膜片羟基化处理,然后利用硅烷单体在聚烯烃平板基膜的表面进行硅烷化反应,在聚烯烃平板基膜上构筑有机硅微米或纳米结构表面,通过调节硅烷化反应体系的含水量,控制硅烷单体在聚烯烃平板基膜的表面的聚合方向,得到超疏水平板膜;
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1)膜片羟基化:以聚烯烃平板膜为基膜,将所述聚烯烃平板基膜干燥后在新制备的Piranha溶液中浸泡,浸泡温度为40-90℃,进行羟基化反应,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2)硅烷化反应:将羟基化后的膜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硅烷溶液后密封进行硅烷化反应,然后将膜片用以下清洗剂依次清洗:甲苯、乙醇、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水;
(3)热交联:将硅烷化后的膜片在50-200℃下,进行1-24小时的热交联,得到具有超疏水结构的聚合物表面;
执行步骤(1)至(3)至少1次后得到超疏水平板膜;
步骤(2)中所述硅烷化反应,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将羟基化后的膜片放入无水甲苯或甲苯溶液中,然后加入硅烷单体,得到一定浓度的硅烷溶液后密封进行硅烷化反应;或将硅烷单体放入无水甲苯或甲苯溶液中得到一定浓度的硅烷溶液,再加入羟基化后的膜片后密封进行硅烷化反应;
步骤(2)中所述的甲苯溶液为以水为溶质的饱和甲苯溶液,或为无水甲苯与以水为溶质的饱和甲苯溶液以体积比1:1混合配制的混合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聚烯烃平板基膜的材质为聚丙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或聚氯乙烯,且其孔径范围为10~10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Piranha溶液是体积比为7:3的H2SO4和30%H2O2混合溶液,30%为体积分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烯烃平板基膜在新制备的Piranha溶液中浸泡,浸泡温度为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烯烃平板基膜在新制备的Piranha溶液中浸泡进行羟基化反应的时间是0.1-5小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烯烃平板基膜在新制备的Piranha溶液中浸泡进行羟基化的反应时间是1小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无水甲苯的制备步骤:将分子筛干燥后的甲苯进行蒸馏,收集110℃的馏分,干燥保存,作为无水甲苯使用,供步骤(2)使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水为溶质的饱和甲苯溶液的制备步骤:将无水甲苯与去离子水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溶液,即配制出以水为溶质的饱和甲苯溶液,供步骤(2)使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硅烷单体是甲基三氯硅烷、正辛基三氯硅烷、十八烷基三氯硅烷、三氟癸基三氯硅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硅烷溶液中的硅烷单体浓度为0.01~10g/L。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硅烷溶液中的硅烷单体浓度为0.1g/L。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密封进行硅烷化反应时间为0.1-10小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密封进行硅烷化反应时间为5小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疏水平板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03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