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系统中的消音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52533.3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5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金耀明;金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12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空调 系统 中的 消音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系统的有源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系统中的消音元件。
背景技术
汽车噪声是衡量汽车好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表。顾客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每个国家对噪声污染的控制越来越严,国外汽车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在噪声控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消除噪音是消音元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在汽车空调系统中,通常采用抗性消音器,即在系统中加入比系统管路管径更大的消音器,这种消音器一般为圆柱形,使声波在经过消音器时,声阻抗发生变化,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声源,使传递声能减少。从而达到消音的目的。现在市场上的汽车空调管路一般是使用圆筒状的消音器,通过改变管路截面积来达到反射声波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用于汽车空调系统中的消音元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装车可用空间,更好地降低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系统中的消音元件,它主要包括消音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主体为安放在胶管软管内部的螺旋形消音器,所述螺旋形消音器包括圆柱形空心圆筒,圆柱形空心圆筒外围设有螺旋形叶片,所述圆柱形空心圆筒的中心圆形孔形成声波主要输入通道,螺旋形叶片形成的螺旋通道,形成了声波次要输入通道。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声波主要输入通道的截面积和声波次要输入通道的截面积之比为1:2.5~3.5。
声波在入口处分为两部分,无论是主要传输路径还是次要传输路径,其路径的截面积都发生了改变,声波声能发生传递损失,两边同时起到消音的效果。于此同时,该螺旋形消音器的制作材料选用带有吸声性能的软性材料,可折弯也可以起到消音的作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新的噪音消除方式,能够实现在某一段管路中,将本发明安装在胶管软管中,从而达到减少装车空间,提高消音效果,同时免去了焊接的工序,减少了成本并保护环境。产品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螺旋形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系统中的消音元件,它主要包括消音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主体为安放在胶管软管内部的螺旋形消音器,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螺旋形消音器包括安放在胶管软管4内部的圆柱形空心圆筒1,所述圆柱形空心圆筒1的中心圆形孔2形成声波主要输入通道,该圆柱形空心圆筒外围有叶片3,叶片呈螺旋形,螺旋形叶片3形成的螺旋通道,形成声波次要输入通道。螺旋形叶片的倾斜角度为15~25度,螺旋形消音器的最大直径(即螺旋形叶片最外圈的直径)大约是圆柱形空心圆筒直径的1.4~1.6倍。所述圆柱形空心圆筒1的壁厚为0.7~0.9mm。所述新型消音器选用柔性较好,可弯曲并带有吸音效果的软材料,现阶段采用的材料是PA6,该材料有很强的吸震性能和消音性能。安装的位置在管路总成中的软管,胶管内部、根据管路大小的不同,使用不同大小的消音器,一般螺旋形消音器的最大直径为15mm--20mm,长度在180mm—240mm。经测试,当螺旋形叶片的倾斜角度为15~25度,声波主要输入通道的截面积和声波次要输入通道的截面积之比为1:2.5~3.5时,消音效果最佳。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胶管内径5/8(约15.18mm),则声波主要输入通道的横截面为圆柱形空心圆筒的中心圆孔,即内径为7.5mm的圆孔,声波次要输入通道的横截面是内径为7.5mm,外径为15.18mm的圆环形,这样的话,圆环形的面积应该是中心圆孔面积的3倍,就是说声波主要输入通道的截面积和声波次要输入通道的截面积之比应该是1:3。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本发明的新型消音器相比老式消音器在消音性能上有显著的提高。它有着更好的消音性能,更低的成本消耗。内置的安装方式优化节约了装车空间。本发明为后续消音方式及消音元件的改革奠定基础,扩展产品规格提升产品质量,可获得更大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25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