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道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52792.6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7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彬钟;林圣杰;曾耀霆;吴忠儒;黄健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道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流道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贴合式的微流道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小化的生化分析系统已在积极的发展中,许多微小化的检测装置也已经被应用于各种不同检测系统中。微小化对生化分析系统的好处包括分析快速、定量准确、试样所需量低以及节省空间等等优点,因而许多的检测装置都逐渐的朝微小化发展。
目前在生化分析系统中,微量的试样液体通过一微流道(micro-channel)结构以分离出部分成分后便流入一生物芯片,以检测其生物特性。其中,如何提高微流道结构的制作效率或者降低微流道结构的制作难度,也成为此领域中备受注目的焦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道模块,其具有简易的制作方式,并可降低其制作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微流道模块包括一下板、一上板以及一双面胶带。上板配置于下板上。双面胶带配置于上板与下板之间,以固定上板与下板,其中双面胶带具有多个微流道图案,以在上板与下板之间定义出多个微流道,而一液体适于在微流道中流动。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微流道模块中,下板与上板通过双面胶带直接贴合并固定,并通过双面胶带上的微流道图案在下板与上板之间定义出多个微流道,以使液体可在下板与上板之间的微流道中流动。双面胶带上的微流道图案可以是用冲压方式所形成。据此,本发明的微流道模块具有简易的制作方式,并可降低其制作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流道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微流道模块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微流道模块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微流道模块
110:下板
112、122:沟槽
120:上板
130:微流道
140:双面胶带
142:微流道图案
150:液体入口
160:沉降凹槽
170:废液凹槽
180:排气口
190:测量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流道模块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微流道模块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的微流道模块沿B-B’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3,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微流道模块100包括下板110、上板120以及双面胶带140。上板120配置于下板110上。双面胶带140配置于上板120与下板110之间,以固定上板120与下板110。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微流道模块100包含由双面胶带140贴合下板110与上板120。其中,双面胶带140具有多个微流道图案142,以在上板120与下板110之间定义出多个微流道130。更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双面胶带140呈现薄膜状,且其外轮廓与呈现平板状的上板120与下板110的外轮廓大致相等,其中双面胶带140的局部挖空而形成微流道图案142。如此,在下板110与上板120通过双面胶带140贴合并固定之后,双面胶带140上的微流道图案142即可在上板120与下板110之间定义出微流道130,亦即下板110、上板120与双面胶带140的挖空处(微流道图案142)所围绕出的空间可作为微流道130使用。换言之,微流道130的上壁与下壁可为上板120与下板110的表面,而微流道130的侧壁可为微流道图案142的内侧面。如此,微流道130大致上呈现密封状态,而未绘示的液体适于在微流道130中流动。此外,当液体在微流道130内流动时,液体接触上板120、下板110以及位于上板120与下板110之间的双面胶带140(例如接触微流道图案142的内侧面)。如此,依据液体的材料特性,下板110、上板120以及双面胶带140优选地是选用不与所用液体产生反应的材质,以避免在液体流动于微流道130的过程中与液体产生反应而改变液体的生物特性,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下板110、上板120以及双面胶带140的材质,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27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