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管道焊接时内部防氧化充氩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53126.4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9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时小兵;王磊;孟海冰;陶久敏;吴盖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6 | 分类号: | B23K9/16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叶友伟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管道 焊接 内部 氧化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管道焊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压力管道焊接时内部防氧化充氩保护方法,用于压力管道焊接。
背景技术
现有冶金、化工行业压力管道施工中,管道需充惰性气体(一般为氩气)保护,防止管道内焊缝在焊接过程中氧化,一般的管道焊接时,管道内充氩气量为整段管线,这样在施工中,特别是在公辅线管道施工中,氩气的使用量相当巨大,给整个施工成本增加不少,同时管线长,不能保证充气浓度稳定,降低焊缝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压力管道焊接时内部防氧化充氩保护方法,有效地降低氩气使用量,同时能提供一个无氧环境,提高焊接质量,降低返修率和费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压力管道焊接时内部防氧化充氩保护方法,采用乳胶耐压气球膨胀原理,在气球膨胀过程中,在管道内实现封堵,形成一个封闭局域空间,通过导气管将惰性气体释放于该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充满惰性气体环境,在焊接口处用胶布缠绕一圈,同时在焊口顶部留有一排气口,在氩气充入时,既可以排出管内空气,又可以通过点燃火柴在排气口燃烧状态判断充气浓度情况,其具体技术方案为:将需要焊接的两截管道管口组对好,在两截管道内部分别塞入氩气送气管,氩气送气管采用直径是8mm不锈钢管,氩气送气管距离焊口0.5米处;将两个封堵乳胶气球分别送入两截管道内部,距离焊口1米处;通过充气筒和导气管给封堵乳胶气球送气,当气球完全膨胀充分,即可以通过氩气送气管送入氩气;考虑到氩气比空气密度高,在需要焊接的管口上用耐高温胶布缠绕一圈,并在焊口顶部留有排气口,当氩气充入一定时间后,在焊口预留排气口上点燃一支火柴,燃烧的火柴立即熄灭,即可以进行焊接。焊接时,注意边撕耐高温胶布边焊接,不能一次全撕开。
本发明所提出的压力管道焊接时内部防氧化充氩保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在使用中,有效地降低了氩气使用量,同时能提供一个无氧环境,提高焊接质量,降低返修率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压力管道焊接时内部防氧化充氩保护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压力管道焊接时内部防氧化充氩保护方法,采用乳胶耐压气球膨胀原理,在气球膨胀过程中,在管道内实现封堵,形成一个封闭局域空间,通过导气管3将惰性气体释放于该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充满惰性气体环境,在焊接口处用耐高温胶布5缠绕一圈,同时在焊口顶部留有一排气口,在氩气充入时,既可以排出管内空气,又可以通过点燃火柴在排气口燃烧状态判断充气浓度情况,其具体技术方案为:将需要焊接的两截管道管口组对好,在两截管道内部分别塞入氩气送气管4,氩气送气管采用直径是8mm不锈钢管,氩气送气管距离焊口0.5米处;将两个封堵乳胶气球2分别送入两截管道内部,距离焊口1米处;通过充气筒1和导气管给封堵乳胶气球送气,当气球完全膨胀充分,即可以通过氩气送气管送入氩气;考虑到氩气比空气密度高,在需要焊接的管口上用耐高温胶布缠绕一圈,并在焊口顶部留有排气口,当氩气充入一定时间后,在焊口预留排气口上点燃一支火柴,燃烧的火柴立即熄灭,即可以进行焊接。焊接时,注意边撕耐高温胶布边焊接,不能一次全撕开。
2012年在内蒙古某钢铁厂100t转炉系统氧气、氮气、压缩空气、蒸汽、氨气等介质公辅管道安装焊接工作时,经测试,在DN300以下管道焊接中,每百米安装量节约3瓶氩气,在DN300以上到DN1000的每百米安装量节约12瓶氩气。总项目工程结束时按理论计算节约近12万元氩气费用,同时焊口返修率降低到0.8%。
本发明所提出的压力管道焊接时内部防氧化充氩保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在使用中,有效地降低了氩气使用量,同时能提供一个无氧环境,提高焊接质量,降低返修率和费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31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