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工况一次火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3139.1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9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魏祥庚;刘阳阳;何国强;秦飞;吕翔;石磊;陈剑;张保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K9/42 | 分类号: | F02K9/42;F02K9/44;F02K9/56;F02K9/62 |
代理公司: | 陕西增瑞律师事务所 61219 | 代理人: | 杜小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箭 组合 循环 发动 机变 工况 一次 系统 | ||
1.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工况一次火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路相连接的推进剂供应系统和一次火箭发动机推力室(18),所述推进剂供应系统包括氧化剂供应系统(A)和燃料供应系统(B);
所述氧化剂供应系统(A)包括氧气流量控制系统,所述氧气流量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氧气输送管路,每一个所述氧气输送管路上均设置有用于开启和关闭的氧气减压阀(4),所述氧气输送管路的出口连接有氧气孔板(6);
所述燃料供应系统(B)包括压力控制系统,所述压力控制系统包括多个燃料输送管路,每一个所述燃料输送管路的出口均设置有汽蚀文氏管(15),所述燃料输送管路的入口与用于减小和增大氮气流量的氮气减压器(11)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工况一次火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流量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氧气减压阀(4)的入口相连接的氧气储箱(1),每一个所述氧气减压阀(4)的出口与氧气孔板(6)之间都连接有一电磁阀(5),所述氧气孔板(6)的出口通过单向阀(19)与一次火箭发动机推力室(18),所述氧气孔板(6)和单向阀(19)之间还连接有气体流量计(7)。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工况一次火箭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氧气减压阀(4)的进口与氧气储箱(1)之间连接有高压进气缓冲阀(22),且所述氧气减压阀(4)的出口与压力控制器(23)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工况一次火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储箱(1)和氧气减压器(4)之间还依次连接有过滤器(2)和高压进气电磁阀(3),所述氧气储箱(1)上还连接有氧气充排气阀(21)。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工况一次火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减压器(11)的入口与氮气储箱(8)的出口通过高压进气阀(9)连接,所述氮气减压器(11)与汽蚀文氏管(15)之间依次连接有燃料增压进气阀(13)和燃料储箱(14),所述燃料储箱(14)上还连接有燃料充排气阀(24),每一个所述汽蚀文氏管(15)的出口均连接有一燃料供给阀(16),所述燃料供给阀(16)的出口与一次火箭发动机推力室(18)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工况一次火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储箱(8)还通过缓冲阀(10)与一次火箭发动机推力室(18)的入口连接,所述缓冲阀(10)的出口端还与氮气减压器(11)的入口连接;所述缓冲阀(10)的出口还与氧化剂供应系统(A)的出口端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工况一次火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储箱(14)的入口还与燃料储箱增压缓冲电磁阀(12)连接,所述燃料储箱增压缓冲电磁阀(12)的另一端与氮气减压器(11)的出口连接;所述燃料供给阀(16)的出口与一次火箭发动机推力室(18)还连接有涡轮流量计(17),所述燃料供给阀(16)的出口还连接有压力传感器(20)。
8.按照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工况一次火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18)包括头部(25)和身部(26),所述头部(25)包括煤油喷嘴(27)和多个氧气喷嘴(28),所述煤油喷嘴(27)设置在头部的中心点的位置,所述氧气喷嘴(28)设置在以头部中心点为圆心的周围。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工况一次火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喷嘴(28)的个数为12个,且其对称分布在以头部中心点为圆心的周围,多个所述氧气喷嘴(28)的轴线与煤油喷嘴轴线的夹角为30°。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工况一次火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的上部设置有火花塞式点火器(29),所述火花塞式点火器(29)与煤油喷嘴出口所在平面的距离为40mm,所述火花塞式点火器(29)顶面凹进身部(26)的绝热层内壁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31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虹膜图像采集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图分割和实例学习的视频场景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