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藻养殖和工业废气脱硝的联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4389.7 | 申请日: | 2014-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2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程琳;荣峻峰;胡钰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B01D53/78;B01D53/56;C12R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工业 废气 联合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微藻养殖和工业废气脱硝的联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养殖微藻的步骤;从收获的藻液中分离出微藻以得到微藻和碱性残液的步骤;用碱性残液/有机亚砜乳液或水/有机亚砜乳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NOx,并为微藻养殖过程提供氮源的步骤。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既可以保证微藻正常生长,又可以解决工业废气排放中的脱硝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藻养殖领域和工业废气脱硝领域。
背景技术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支撑人类现代文明的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开发替代能源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加工和使用化石能源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气与污水的排放问题,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有统筹协调的解决方案。
微藻是种类繁多且分布极其广泛的水生低等植物。它们通过高效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脂肪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化学能,被誉为“阳光驱动的活化工厂”。利用微藻生产生物能源和化学品有望同时达到“替代化石能源、净化废气与污水”的双重目的。
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其不仅会产生光化学烟雾和酸雨,还会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是大气雾霾的主要诱因,因此工业废气的脱硝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催化还原法(SCR)与非催化还原法(SNCR)是目前常用的废气脱硝方法,这两种方法的成本较高,并且均将NOx还原成低价值的氮气,没有达到资源化利用NOx的目的。碱液吸收法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相对简单,并且可以将NOx转化成有用的亚硝酸盐和/或硝酸盐,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的不足:碱液浓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在吸收NOx过程中出现结晶,造成吸收塔的堵塞,而在低碱浓度下,必然会增加提取硝盐的能耗。硝酸吸收法是另一类已工业应用的废气脱硝方法,该方法用硝酸水溶液吸收NOx,可以获得更多的硝酸。硝酸吸收法更适合硝酸制造企业,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硝酸的存储以及吸收工艺的经济性存在问题。美国专利US6881243B1公开了一种利用有机亚砜/水乳液吸收NOx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避免亚硝酸分解,通过将其氧化成硝酸,然后与氨水中和,最终可获得硝铵肥料。目前,有关废气脱硝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改进脱硝工艺本身方面,比如简化工艺步骤、循环利用物料、将NOx转化成有用的产品等。
氮是微藻生长过程中消耗最快、最易缺乏的营养元素之一。大量消耗的氮肥对养殖微藻而言是昂贵的,如果能将养殖微藻与工业废气脱硝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利用NOx为微藻生长提供氮肥,从而降低养殖微藻的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净化废气、减少NOx的排放,产生更大环境效益。已有一些文献公开了“将工业废气直接通入微藻养殖器进行脱硝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以下难以解决的问题:①利用微藻进行工业废气脱硝必须解决限制其商业化的一些问题,比如养殖微藻需要光照和温暖的气候条件,而天气变化必然导致微藻脱硝效率的变化,“直接通入工业废气”将难以匹配废气排放工况与微藻养殖工况,造成两段工艺互相影响,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减排要求;②一氧化氮(NO)是NOx的主要成分,而NO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因此“直接通入工业废气”无法解决NOx中大量NO不溶于水而难以吸收的问题。
不论是用水吸收NOx,还是用碱液吸收NOx,吸收液中都必然会存在大量的NO2-。NO3-是公知的自然界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几乎可以被所有的微藻同化吸收,然而自然界中NO2-的含量通常是很低的,并且是公知的毒物,相当多的微藻不能够代谢NO2-。将NOx转化成合适的存在形式是一种可考虑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CN102061261B公开了一种利用燃煤电厂烟气养殖微藻的方法,该方法将NOx转化成硝铵并将其作为氮肥提供给微藻,然而大多数微藻不能适应高浓度的铵盐溶液,因此该方法的应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4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