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拥塞窗口的调整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6687.X | 申请日: | 2014-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2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迷;李刚;孙军帅;李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2 | 分类号: | H04W28/02;H04W2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拥塞 窗口 调整 方法 相关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拥塞窗口的调整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无线网络接入点主动检测建立TCP连接过程,并在检测到网络服务器和接入无线网络接入点的移动终端建立TCP连接时,确定网络服务器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链路能力信息,并发送给网络服务器,由网络服务器根据该链路能力信息确定最佳拥塞窗口的大小,并根据该确定出的最佳拥塞窗口的大小对当前拥塞窗口进行调整,从而可以使拥塞窗口快速调整到与无线链路相匹配的大小,大大提高了无线资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拥塞窗口的调整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针对有线网络设计的,主要是使用流量控制机制来试探网络带宽,当探测到网络丢包时,则认为网络发生拥塞,从而调整拥塞窗口来降低发送端的发送速率。而在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的无线信道中,由于无线信道的质量与有线信道的质量相比更为不稳定,较高的误码率和终端的移动性会引起频繁的传送中断和丢包,在这种情况下,根据TCP流量控制机制会使传统的TCP误认为是拥塞丢包,从而“盲目地”调整拥塞窗口。而当空口质量改善之后,传统的TCP一般采用“慢启动”和“拥塞避免”机制来调整拥塞窗口,从而使传输速率长时间被遏制在一个较低等级上,从而不能充分利用网络的剩余带宽,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
现有的无线网络场景下TCP优化方法,主要是考虑到传统TCP的上述不足,通过获取无线侧信息,预先调整TCP参数,降低无线侧丢包对拥塞窗口的影响。根据优化手段的不同,现有方案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优化方法在中间网络节点处获得内容服务器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的质量测量,并检测质量测量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当质量测量不满足预定条件时,通过中间网络节点发送触发内容服务器与用户设备之间的TCP连接的冻结模式的消息,并在连接质量改善(恢复)时,触发恢复TCP连接的消息。
第二类优化方法同样在中间网络节点处获得内容服务器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的质量测量,但与第一种不同的是,这类优化方法会根据链路的质量测量,利用查表的方式确定拥塞窗口的大小,并修改接收到的确认字符(Acknowledgement,ACK)数据包包头的窗口Window值。
第三类优化方法是TCP服务器根据收到ACK数据包的时间差进行带宽估计,并当探测到丢包时,根据带宽值来设置拥塞窗口大小、慢启动阈值。
上述三种优化方法存在下述缺点:
第一类优化方法通过冻结TCP连接,减少无线随机丢包时对TCP拥塞窗口的调节,从而在无线链路质量改善时,可以继续原有的TCP拥塞窗口大小传输,但这种冻结TCP连接的方法,会造成继续占用无线资源而没有传输数据的情况,从而依然可能会有无线资源浪费的问题。
第二类优化方法需要中途修改ACK数据包中的信息,容易导致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的增加,进而对整个TCP性能产生影响。
第三类优化方法虽然可以将拥塞窗口调整到与无线环境相匹配的大小,但由于依赖于ACK数据包估计带宽,无法解决超时重传(Retransmission Timeout,RTO)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拥塞窗口的调整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从而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拥塞窗口的调整方法,包括:
无线网络接入点检测到网络服务器和接入所述无线网络接入点的移动终端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时,确定所述网络服务器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链路能力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66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