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脾虚证型经行泄泻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56829.2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8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文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P1/12;A61P15/00;A61K35/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脾虚证型经行 泄泻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脾虚证型经行泄泻的中药。
背景技术 每值行经,大便溏薄,甚或水泄,日解数次,经净自止者,称为经行泄泻,本病以泄泻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为主要特点,临床也有平素有慢性腹泻,遇经行而发作尤甚者,亦属于本病范畴。经行泄泻的发生主要由脾肾虚弱引起,临床可分为脾虚证型和肾虚证型两种,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脾虚证型经行泄泻。中医理论认为,脾虚失运,经行气血下注血海,脾气益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渗大肠,则大便泄泻,溏薄;脾阳不振,则神疲肢软;脾阳虚气血化源不足,则经色淡红质稀薄,量多者,乃为气虚不能摄血所致使;脾虚运化失司,脘腹胀满,水湿泛溢肌肤,则面浮肢肿,并有舌淡红、苔白、脉濡缓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激素类等快速止泄药治疗,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此病的广大患者亟需一种能够标本兼治、无依懒性、无副作用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健脾渗湿”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脾虚证型经行泄泻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脾虚证型经行泄泻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草寇12-15份,莲子25-30份,薯蓣25-30份,黄精15-20份,通草12-15份,荜拨15-20份,棕榈子5-8份,鳢肠12-15份,葶苈子12-15份,苍术25-30份,乌药15-20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部服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腥、冷、辣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熬夜。
本发明所采用的草寇具有健脾暖胃的功效;采用的莲子具有健脾理胃、止泄涩精、清心养气的功效;采用的薯蓣具有理脾止泻、益肾补中的功效;采用的黄精具有补脾、安脏腑的功效;采用的通草具有清湿利水的功效;采用的荜拨具有温中下气的功效;采用的棕榈子具有止血、涩肠、固精的功效;采用的鳢肠具有收敛、止血、补肝肾的功效;采用的葶苈子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采用的苍术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采用的乌药具有顺诸气、通膀胱、宣脾肺的功效。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脾虚证型经行泄泻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5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治愈率达到96%。
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患者人员结构及治愈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文,未经陈文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6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