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丁胺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56923.8 申请日: 2014-09-10
公开(公告)号: CN104262165A 公开(公告)日: 2015-01-07
发明(设计)人: 应安国;侯海亮;冯烈;郑丰平;孙振波;齐庆辰;周红英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学院
主分类号: C07C209/16 分类号: C07C209/16;C07C211/07;B01J29/03
代理公司: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代理人: 金祺
地址: 311604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正丁胺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丁胺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醇的催化胺化制备正丁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正丁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及医药等领域,如在石油工业中作为可制取裂化汽油的防胶剂、添加剂、汽油抗氧剂、橡胶阻聚剂、硅氧烷弹性体硫化剂、肥皂乳化剂,同时又是制取彩色照片显影剂、杀虫剂、药物及染料等的原料。目前生产正丁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由丁醇经两步反应而得,即:

C4H9OH+HCl→C4H9Cl+H2O

C4H9Cl+NH3→C4H9NH2+HCl

此方法在后处理时需要使用大量的碱来中和反应中生成的盐酸,由此会生成大量的无机盐,给分离产品带来严重的阻碍。另外,该法生产正丁胺粗品的收率为仅为50%。此工艺环境污染重,成本高,收率较低,国外已经不再使用这条生产路线。

(2)采用氨解法,所涉及的原料包括烯烃、卤代烷、羧酸、醛、酮、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总的来说,这些合成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以醇为原料的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且污染较小等优点,是目前脂肪胺工业的发展趋势;国内外以醇为原料的氨解法路线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白国义等在《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杂志2002年第2期《正丁醇催化胺化合成正丁胺反应的研究》一文中介绍了以Ni/Cu/Cr/Fe/Zn为催化活性组分的催化体系,在该催化体系的作用下,当反应温度为250℃,氨醇摩尔比为6∶1,氢压为1.5MPa时,正丁醇的转化率接近100%,正丁胺的选择性达77%以上。此方法反应温度较高,副反应多,产品杂质含量高。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340379A,公开日为2002年3月20日,发明名称为《一种醇氨解法制正丁胺的催化剂》中公开了一种醇氨解法制正丁胺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含复合过渡金属盐10%~45%,含贵金属Pa盐1%~7%,余量为活性炭,当反应温度为180℃~190℃,氨醇物质的量比为1~6∶1,氢压为0.8~0.9MPa时,正丁酵的转化率接近60%。此方法的不足在于催化剂使用了贵金属,且正丁醇的转化率不高。

陈宜等在《精细化工》杂志第22卷第12期《正丁醇在CuO,NiO/HZSM-5催化剂上一步合成正丁胺》一文中介绍了以CuO,NiO/HZSM-5为催化活性组分的催化体系,在该催化体系的作用下,确立了最佳还原温度和最佳反应条件:在300℃的还原温度下,反应温度为200℃时,正丁醇转化率为93.9%,正丁胺选择性为96.55%,正丁胺产率为90.66%。该方法不足在于:控制过程复杂,产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正丁胺的选择性好、收率高、成本低的正丁胺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正丁胺的制备方法,将正丁醇∶氨∶氢按1∶2~7∶3~7的摩尔比混合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温度为160~220℃、压力为0.3~0.8Mpa、空速为0.15~0.6h-1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将所收集的反应产物静置分层,得到上层有机相和下层水相,将上层有机相进行蒸馏,收集76~80℃馏分,得正丁胺。所得正丁胺的纯度≥99%。

作为本发明的正丁胺的制备方法的改进:催化剂由重量含量为13%~58%的活性组分和作为余量的载体组成;

所述活性组分由Cu、Ni和金属Ⅰ组成,所述金属Ⅰ为Cr、Zn、Fe、Ba、Mg、La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两种的组合;

所述载体为SBA-15。

作为本发明的正丁胺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催化剂中Cu的含量为8~40%,Ni的含量为1~16%。

作为本发明的正丁胺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正丁醇∶氨∶氢的摩尔比为1∶5.5~6.5∶3~6,反应温度为175~200℃,压力为0.35~0.50Mpa,空速为0.2~0.4h-1

在本发明中空速的公式为:体积空速=(正丁醇体积流量(20℃,m3.h-1)+氨水体积流量(20℃,m3.h-1))/催化剂体积(m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学院,未经浙江建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6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