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插塞连接器的接触配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7792.5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6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I.埃克哈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件 配合接触 接触力 接触元件 插塞连接器 导电接触 施加 机械接触 电导线 可插入 壳体 脱耦 装入 优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插塞连接器(7)的接触配件(8),其中,接触配件能够与电导线(6)的一端固定并且装入壳体(3)内,具有至少两个接触元件(80),用于在施加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力(F3)的情况下导电接触可插入接触元件之间的配合接触配件(11),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在施加至少一个附加接触力(F1、F2)的情况下提高接触配件与配合接触配件之间的力流的元件(83)。本发明建议,能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元件在配合接触配件上产生的接触力(F1、F2)和能通过接触元件在配合接触配件上产生的接触力(F3)彼此脱耦。通过分离接触力流,获得了明显的结构设计自由度,因此能够对接触配件与配合接触配件的机械接触和导电接触进行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插塞连接器的接触配件,其中,所述接触配件能够与电导线的一端固定并且装入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接触元件,用于在施加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力的情况下导电接触能插入所述接触元件之间的配合接触配件,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在施加至少一个附加接触力的情况下提高接触配件与配合接触配件之间的力流的元件。
背景技术
这种插塞连接器长期以来由现有技术已知并且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也在图1中简短描述。
插塞连接器用于可靠地跨接部件地传递电流。尤其在汽车制造中,具有更高要求的传感器和促动器的使用日益增加。传感器和促动器处于设备(如发动机、变速器等)中并且越来越多地处于这些设备中。
因此提高了在导电连接和触点的电阻的稳定性方面对插塞连接的要求,尤其由于非常高的振动负荷和环境温度。此外,所追求的质量减小也要求尽可能小的插塞连接。
插塞连接的安装和插接通常手动进行。因此也需要注意人体工程学和插塞连接器的安装以及插接所需的力。
然而在实现尽可能小的插接力的期望与实现由于导电连接稳定性而尽可能高的接触力的期望之间存在目的冲突。一方面,较高的接触力形成稳定的导电连接(插塞连接器触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倾向较小),另一方面,较高的接触力导致可能不再能应付的插接力。
在图1描述的插塞连接器中,其同样具有“技术领域”部分所述的特征,插口的电触点设计为弹簧状舌片,其由于其指向可插入的插接触点的弹簧力(触点法向力)而确保了导电接触。附加地设有舌状弹性元件(),其从外部按压电触点并且产生沿相同方向作用的附加接触法向力。然而,由此提高的力流也导致所需的插接力不期望地提高。
DE 10 2006 014 156 A1建议了一种作用在接触配件的电触点上的附加按压元件,通过所述元件提高作用在配合接触配件上的接触法向力。
最后,由EP 0 036 264 B1和DE 10 2004 015 344 A1已知所谓的零力插塞连接器(Nullkraft-Steckverbinder)。然而这种插塞连接器具有更高的结构空间要求并且构造相对复杂。
现有技术中共同的是,用于导电接触和用于更稳定的机械连接产生的接触力相加。
这在用于插塞连接器的接触配件的设计方案方面导致结构设计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这样扩展设计用于按本发明所述类型的用于插塞连接器的接触配件,从而能够在所述缺点方面进行改进。
该技术问题按本发明通过一种用于插塞连接器的接触配件解决。
本发明从用于插塞连接器的接触配件出发,其中,所述接触配件能够与电导线的一端固定并且装入壳体内,具有至少两个接触元件,用于在施加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力的情况下导电接触能插入所述接触元件之间的配合接触配件,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在施加至少一个附加接触力的情况下提高接触配件与配合接触配件之间的力流的元件。
按照本发明规定,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元件能在配合接触配件上产生的接触力和通过所述接触元件能在所述配合接触配件上产生的接触力彼此脱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77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