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5kV及以下电缆终端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58439.9 | 申请日: | 2014-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0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顾坤林;谢鑫;陶炳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兴市圣达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35 kv 以下 电缆 终端 连接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35kV及以下电缆终端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用的电缆终端连接装置均采用纯铜电缆端子压接,以热收缩绝缘管作为绝缘体,以热收缩聚丙烯管作为外护套;施工时,用明火烘烤热收缩聚丙烯管,使其收缩并附着于电缆的外侧。采用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明火作业不适合在化工易燃易爆场所使用,也不适合在高空作用。2.用明火烘烤热收缩套程度不好掌握,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3.使用热收缩管的终端连接件寿命短,施工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操作安全且密封性能好的的35kV及以下电缆终端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35kV及以下电缆终端连接装置,包括电缆本体,电缆本体自内而外依次为电缆铜导体、电缆绝缘层、外铜带屏蔽层和外绝缘层,所述电缆本体端部经阶梯状剥离后依次裸露出外铜带屏蔽层段、电缆绝缘层段和电缆铜导体段,所述电缆铜导体端与终端设备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铜带屏蔽层段与外绝缘层的分界处上套接有绝缘护管,所述绝缘护管端部与外绝缘层间经绕包防水带密封;
所述外铜带屏蔽层段的外侧套接有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套接于绝缘护管的一端;
所述外铜带屏蔽层段的端部经半导电绕包带固定于电缆绝缘层段,所述外铜带屏蔽层与电缆绝缘层交界处套接有硅橡胶应力锥;
所述电缆绝缘层段的外侧套接有硅橡胶绝缘伞群,所述硅橡胶绝缘伞群覆盖于硅橡胶应力锥,硅橡胶绝缘伞群一端套接于绝缘套管;
所述电缆绝缘层段与电缆铜导体段的交界处套接有封帽,所述封帽一端套接于硅橡胶绝缘伞群。
进一步地,还包括镀锡铜丝编织带,所述镀锡铜丝编织带经恒力卡圈与电缆绝缘层连接。
一种35kV及以下电缆终端连接装置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电缆本体端部阶梯状剥离,依次裸露出设计长度的外铜带屏蔽层段、电缆绝缘层段和电缆铜导体段;
第二步,用恒力卡圈将镀锡铜丝编织带固定于外铜带屏蔽层,在外铜带屏蔽层段和外绝缘层段交界处套接上绝缘护管,所述绝缘护管与外绝缘层配合处以绕包防水带层密封;
第三步,在外铜带屏蔽层段上套接绝缘套管,绝缘套管的一端套接于绝缘护管的一端,将外铜带屏蔽层的端部以半导电绕包带固定于电缆绝缘层段上;
第四步,以连续的聚丙烯条绕制支撑管,所述聚丙烯条末端伸出支撑管外侧;在支撑管的中间部位套接预扩张状硅橡胶应力锥和硅橡胶绝缘伞群,所述硅橡胶绝缘伞群套接于硅橡胶应力锥外侧;将支撑管套接于电缆本体的端部,使硅橡胶应力锥与外铜带屏蔽层与电缆绝缘层交界处对应,使硅橡胶绝缘伞群一端与绝缘套管的端部对应,抽动聚丙烯条的末端直至完全抽出,预扩张的硅橡胶应力锥和硅橡胶绝缘伞群收缩至电缆的对应段上;
第五步,在硅橡胶绝缘伞群的端部套上封帽,将伸出封帽的电缆铜导体与终端设备连接。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电缆端部的电缆铜导体段、电缆绝缘层段和外铜带屏蔽层段的各段均分别由硅橡胶绝缘伞群、绝缘套管、绝缘护管首尾依次套接形成各段的绝缘密封,硅橡胶绝缘伞群的端部以封帽密封,绝缘护管的端部由绕包防水带层密封,施工方便,密封性能好;
硅橡胶绝缘伞群和硅橡胶应力锥预先扩张于聚丙烯条绕制支撑管外侧,将聚丙烯条抽出后,硅橡胶绝缘伞群和硅橡胶应力锥收缩至电缆的对应位置,无需使用明火加热收缩,施工方便、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缆本体1,外铜带屏蔽层段2,电缆绝缘层段3,电缆铜导体段4,绝缘护管5,绝缘套管6,硅橡胶应力锥7,硅橡胶绝缘伞群8,封帽9,绕包防水带10,半导电绕包带11,恒力卡圈12,镀锡铜丝编织带13,支撑管14,聚丙烯条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兴市圣达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泰兴市圣达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584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材料
- 下一篇:含有取代丁炔基的吡唑并哌啶酮类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