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伊维菌素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62588.2 申请日: 2014-09-11
公开(公告)号: CN104208023B 公开(公告)日: 2017-08-08
发明(设计)人: 唐亚雄;王泽洲;陈雨文;魏枭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9/107 分类号: A61K9/107;A61K31/7048;A61P33/00
代理公司: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2 代理人: 高利丹
地址: 610041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菌素 纳米 寄生虫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兽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动物寄生虫疾病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伊维菌素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伊维菌素(Ivermectin,IVM)是阿维菌素的衍生物,是目前世界上较优秀的广谱抗寄生虫药,其主要成分为22,23-二氢阿维菌素Bla。IVM具有广谱、高效、用量小和安全等优点,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均具有高效驱杀作用。但是IVM几乎不溶于水,严重制约着该类药物的使用。

目前,虽然伊维菌素已制成预混剂、片剂、软膏剂、溶液剂、注射剂、透皮剂等常规剂型及缓释丸型、埋植剂、微球剂等新剂型。但未见有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的研究报道。阿维菌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生素,已经成为一种农用和兽用的高效生物源杀虫剂。研究伊维菌素纳米乳剂对于广泛研究阿维菌素类药物以及其它水难溶性药物的纳米乳剂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伊维菌素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伊维菌素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的制备方法,该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高效、低毒、广谱、绿色环保,能够全面防治寄生虫疾病,克服了传统抗寄生虫耐药性大、抗菌作用弱、毒副作用大、药物残留高等缺点,而且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不需要特殊设备即可大规模生产,给药方便,皮肤渗透性好,因此在抗寄生虫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伊维菌素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其粒径范围在1~100nm之间,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伊维菌素 0.10~1.00%,

助表面活性剂为 1.00~20.00%,

表面活性剂为 10.00~20.00%,

油相为 1.00~5.00%,

余量为蒸馏水。

进一步的,所述表面活性剂是OP-10,TX-10,Tween80/span80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助表面活性剂是PEG400,丙三醇,正丁醇,乙醇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油相为肉豆蔻酸异丙酯。

进一步的,本发明伊维菌素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的优选配方是:伊维菌素0.43%,助表面活性剂为TX-103.43%,表面活性剂为10.30%,油相为3.43%,余量为蒸馏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伊维菌素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以下步骤:

1)称取伊维菌素、表面活性剂、油、蒸馏水、助表面活性剂,备用;

2)将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

3)将油加入到步骤2)制备的溶液中搅拌混匀;

4)将伊维菌素加入到步骤3)制备的溶液中搅拌混匀;

5)将蒸馏水缓慢滴加到步骤4)制备的溶液中,滴加的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即得。

本发明伊维菌素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如果体系粘度较大,可以适当水浴30℃~40℃加热处理,有利于体系乳化和分散均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热力学稳定性好,透光性好,任何不均匀性或沉淀物的存在易被发现,感官品质的提高;

2、本发明载药量高,一方面显著增加了伊维菌素的溶解度,解决了伊维菌素的溶解度低的问题,还提高了伊维菌素的生物利用度;另一方面还降低了生产、包装、储存和运输的成本;

3、本发明的纳米乳药物安全、粘度低、粒径小且均匀,使被包容的药物分散度提高,促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4、本发明的纳米乳药物通过透皮给药,应用方便;

5、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伊维菌素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的粒度分布图。

图2是伊维菌素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伊维菌素纳米乳抗寄生虫药物,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伊维菌素 2.5g,

TX-10 53.00g,

PEG400 27.00g,

肉豆蔻酸异丙酯 20.00g,

蒸馏水 50g。

其制备方法为:

将53.00gTX-10与27.00gPEG400混合均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25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