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卧上翻式活动防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3286.7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5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杨;谢丽华;宋燕萍;刘旭辉;王全;贺金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B7/40 | 分类号: | E02B7/4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继锋 |
地址: | 3100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卧 上翻式 活动 防洪 系统 | ||
1.一种平卧上翻式活动防洪系统,它包括活动闸门(1)、支铰装置(2)、锁定装置(3)、立柱(4)、止水装置(5)、挡墙(6)、牛腿(7)、护栏(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墙(6)上部沿岸线每隔一定距离设有立柱(4),所述立柱(4)下方的挡墙(6)迎水侧对应设有牛腿(7);所述的牛腿(7)与挡墙(6)交接处设有支铰装置(2)与所述的活动闸门(1)的底端铰接;所述的止水装置(5)设于相邻两立柱(4)近闸门孔口侧及挡墙(6)顶端的迎水侧,形成倒槽形止水圈;所述的锁定装置(3)设于立柱(4)顶部迎水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卧上翻式活动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平常状态时,所述的活动闸门(1)通过支铰装置(2)平卧在相邻两牛腿(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卧上翻式活动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挡洪状态时,所述的活动闸门(1)通过专用启闭车或人力或其它机械设备在洪水来临前上翻关闭与所述的锁定装置(3)锁定,所述的止水装置(5)与所述的活动闸门(1)的底侧和两侧压紧形成封闭止水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卧上翻式活动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牛腿(7)迎水端上部设置有护栏(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卧上翻式活动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铰装置(2)包括支铰轴(21)、支铰座(22)、第一螺母(23)、二期混凝土(24)、预埋螺栓(25),所述的支铰座(22)通过预埋螺栓(25)及第一螺母(23)固定在牛腿(7)与挡墙(6)交接处,支铰座(22)下方待活动闸门(1)调试完毕后采用二期混凝土(24)回填,支铰座(22)上部轴孔与活动闸门(1)的底端通过支铰轴(21)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平卧上翻式活动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3)包括锁定座(31)、锁定轴(32)、锁定螺母(33)、第二螺母(34)、预埋螺栓(35),所述的锁定座(31)通过螺栓(35)及第二螺母(34)固定在立柱(4)顶部迎水侧;锁定轴(32)穿过锁定座(31)上部轴孔,锁定轴(32)头部设有螺纹;所述活动闸门(1)上翻关闭后,锁定轴(32)穿过活动闸门(1)顶部轴孔后用锁定螺母33拧紧,并使活动闸门(1)与止水装置(5)之间具有一定的预压缩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平卧上翻式活动防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水装置(5)包括侧止水(51)、侧止水压板(52)、螺栓(53)、侧止水垫板(54)、侧轨埋件(55)、底止水(56)、底止水压板(57)、底止水垫板(58)、底轨埋件(59),所述的侧止水(51)在相邻两立柱(4)近闸门孔口左、右两侧各布置1道;侧止水(51)通过若干个螺栓(53)及侧止水压板(52)固定于侧止水垫板(54)上,螺栓(53)与侧止水垫板(54)采用螺纹连接;侧止水垫板(54)与立柱(4)中预埋的侧轨埋件(55)现场焊接;所述的底止水(56)布置在挡墙(6)顶端的迎水侧;底止水(56)通过若干个螺栓(53)及底止水压板(57)固定于底止水垫板(58)上,螺栓(53)与底止水垫板(58)采用螺纹连接;底止水垫板(58)与挡墙中预埋的底轨埋件(59)现场焊接;侧止水(51)底部与底止水(56)两端接头处采用生胶热压硫化胶合方法胶接,形成倒槽形止水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未经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32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地桩
- 下一篇:带手持摇摆转动摄像机架的路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