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蓄热式温差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4041.6 | 申请日: | 2014-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9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章世斌;孙若菱;康世华;白丹;刘继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世斌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F24S60/10;F24S1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武玥 |
地址: | 7327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差发电系统 太阳能集热系统 蓄热换热系统 太阳能储存 太阳能蓄热 输电系统 变电 熔盐 太阳能 半导体温差发电机 储存 蓄热 蓄热式换热器 持续发电 供给热量 热能品质 热能转换 上网 阴天 发电 太阳 交换 | ||
1.一种太阳能蓄热式温差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蓄热换热系统、温差发电系统和变电输电系统四个部分:
其特征在于:
太阳能集热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1)、传热介质Ⅰ供给管(11)、传热介质Ⅰ回流管(12)、循环泵Ⅰ(13)、补给罐Ⅰ(14)、补给管Ⅰ(15)、补给泵Ⅰ(16)和换热器Ⅰ(17)组成;
蓄热换热系统由大容罐(2)、传热介质Ⅱ供给管(21)、传热介质Ⅱ回流管(22)、循环泵Ⅱ(23)、补给罐Ⅱ(24)、补给管Ⅱ(25)、补给泵Ⅱ(26)、换热器Ⅱ(27)、直通阀门(28)组成;
温差发电系统由温差发电阵列Ⅰ(31)、温差发电阵列Ⅱ(32)、冷却水供给管(33)、冷却水回流管(34)、循环泵Ⅲ(35)组成;
变电输电系统由直流正极(41)、直流负极(42)、三相逆变站(43)、交流升压站(44)、三相电a(451)、三相电b(452)、三相电c(453)、三相电A(461)、三相电B(462)和三相电C(463)组成;
所述温差发电阵列Ⅰ(31)由温差发电机(36)、底座(37)、温差发电阵列Ⅰ正极输出端接线(311)、温差发电阵列Ⅰ负极输出端接线(312)组成;
将从太阳能集热器(1)中收集的太阳能传递给大容罐(2)中的蓄热熔盐,大容罐(2)内蓄热熔盐的热量通过换热器Ⅱ(27)传递给传热介质Ⅱ,传热介质Ⅱ在循环泵Ⅱ(23)的作用下,通过传热介质Ⅱ供给管(21)输送到温差发电阵列Ⅰ(31)、温差发电阵列Ⅱ(32),然后进入温差发电机(36)形成温差发电机的高温热源,将热量传递给温差发电机(36),传递完热量后通过传热介质Ⅱ回流管(22)送回换热器Ⅱ(27)内,在换热器Ⅱ(27)内吸收热量后进行下一个循环;冷却水在循环泵Ⅲ(35)的作用下通过冷却水供给管(33)输送到温差发电阵列Ⅰ(31)、温差发电阵列Ⅱ(32),进入温差发电机(36),吸收温差发电机(36)传递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蓄热式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Ⅰ(17)和换热器Ⅱ(27)均布置在大容罐(2)内,换热器Ⅰ(17)、换热器Ⅱ(27)和大容罐(2)之间装有蓄热熔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蓄热式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阵列Ⅰ(31)的温差发电机(36)的组合形式为M×N×L,M、N为相互垂直的水平方向温差发电机的个数,L为垂直方向温差发电机的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蓄热式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阵列Ⅰ(31)和温差发电阵列Ⅱ(32)的结构、部件完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蓄热式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系统由多组相同的温差发电阵列Ⅰ(31)和温差发电阵列Ⅱ(32)并联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蓄热式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输电系统还可以由直流正极(51)、直流负极(52)、直流升压站(53)、直流高压正极(54)和直流高压负极(55)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蓄热式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管Ⅰ(15)的出口接在循环泵Ⅰ(13)的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蓄热式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管Ⅱ(25)的出口接在传热介质Ⅱ回流管(2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蓄热式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Ⅱ供给管(21)和传热介质Ⅱ回流管(22)之间靠近换热器Ⅱ(27)的地方安装有直通阀门(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世斌,未经章世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40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横机单系统信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圆织机的变径编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