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无人机前起落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6157.3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2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朱晨;陈晓芳;杨五兵;赵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50 | 分类号: | B64C25/50;B64C25/62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孙玲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无人机 起落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无人机前起落架,尤其适用于机头部位空间狭小飞机上。
背景技术
随着中小型无人机系统的发展,无人机技术正在被广泛引用。中小型无人机的起飞和回收方式受条件限制,往往以弹射起飞和伞降回收居多,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滑跑起飞和滑跑着陆的方式是最优的。但其中滑跑起飞和滑跑着陆对起落架的缓冲吸震及滑跑稳定性要求比较高。目前,在小型无人机上使用的较为简易的成品前起落架并不适用于为特定任务设计、且机头空间狭小的无人机。其可靠性差,缓冲吸震效果不好,并且缺陷及故障不易被发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无人机前起落架,该起落架的固定构架式半摇臂前起落架,提高飞机滑跑、起降稳定性和使用维护性,充分吸收着陆撞击能量。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型无人机前起落架,在外筒的内部同轴设置导向杆,在外筒和导向杆之间的空腔内有下至上依次设有下部内筒、一级弹簧、和上部内筒;在外筒的下方设有轮胎,轮胎的摇臂轮叉的上端和侧面各有一组连接插耳接头,上端的插耳接头与扭力臂连接,侧端的插耳接头下部内筒的伸出端连接;在下部内筒底部的限位台上设有二级弹簧,二级弹簧与外筒滑动连接的夹紧接头底端面接触,在夹紧接头的外圆周上设有耳片,扭力臂的上端与耳片连接;在上部内筒伸出外筒的端部设有顶部支座。
所述的顶部支座为平板基座,其前端有一组平行布置的耳片,后面一组耳片垂直于铅垂面,并与机身连接;前方一组耳片穿过上部内筒后与顶部的调整螺栓和夹紧螺母连接。
所述的外筒的中部设有转向摇臂,转向摇臂通过销孔与转向连杆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转向舵机,转向舵机固定在飞机体上。
所述的外筒的外圆周设有外筒支座,外筒支座的端部对称倾斜设置的支臂,支臂的另一端与飞机体连接。
该小型无人机前起落架采用外筒、导向杆和上下内筒接头,并通过弹簧进行连接,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通过摇臂轮叉的斜向力的分解,可将水平冲击能量转化为垂直位移被减震支柱上的两级弹簧吸收,增大前轮稳定性,提高滑跑稳定性。
优选的,顶部支座通过两个水平耳片与外筒连接,并通过调整螺栓和夹紧螺母的结构来限定起落架左键的上下位置,并提供辅助转轴,顶部支座裁量一组垂直耳片结构,可以固定在机头部承力盒结构的侧壁层板上,向机身传递载荷。
优选的,在外筒上设置转向摇臂,并通过转向连杆与转向舵机连接,即可通过连杆传递转向力矩。
优选的,通过支臂连接外筒支座和机体本身,以起到稳定前起落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小型无人机前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小型无人机前起落架外筒内部件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小型无人机前起落架,在外筒1的内部同轴设置导向杆8,在外筒1和导向杆8之间的空腔内有下至上依次设有下部内筒3、一级弹簧4、和上部内筒2,一级弹簧4可吸收上部内筒2和下部内筒3上所受的力;在外筒1的下方设有轮胎18,轮胎的摇臂轮叉9的上端和侧面各有一组连接插耳接头,上端的插耳接头与扭力臂10连接,侧端的插耳接头下部内筒3的伸出端连接;在下部内筒3底部的限位台上设有二级弹簧5,二级弹簧5与外筒1滑动连接的夹紧接头11底端面接触,二级弹簧5可吸收作用在外筒1和摇臂轮叉9上的力,在夹紧接头11的外圆周上设有耳片,扭力臂10的上端与耳片连接;在上部内筒2伸出外筒1的端部设有顶部支座14。
所述的顶部支座14为平板基座,其前端有一组平行布置的耳片,后面一组耳片垂直于铅垂面,并与机身连接;前方一组耳片穿过上部内筒2后与顶部的调整螺栓6和夹紧螺母7连接。
所述的外筒1的中部设有转向摇臂15,转向摇臂15通过销孔与转向连杆16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转向舵机17,转向舵机17固定在飞机体上。
所述的外筒1的外圆周设有外筒支座12,外筒支座12的端部对称倾斜设置的支臂13,两根支臂呈V形布置,支臂13的另一端与飞机体连接。
综上所述,该小型无人机前起落架两级缓冲弹簧的设计对飞机滑跑和着陆时缓冲明显,吸震效果很好,其中在飞机滑跑时,二级弹簧发挥主要作用,用于滑跑过程中的颠簸吸震效果明显;在飞机着陆时,两级弹簧同时发挥作用,减震缓冲作用很大,很好的保证了飞机起降的稳定性;薄壁轮叉的连接结构可将水平冲击能量转化为垂直位移被减震支柱上的两级弹簧吸收,增大前轮稳定距,提高起降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61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