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闪存烧入器、烧入系统及烧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6816.3 | 申请日: | 2014-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0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邹世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16/10 | 分类号: | G11C16/1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闪存 烧入器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的闪存烧入器、烧入系统及烧入方法。
技术背景
烧入器是一个把可编程的集成电路写上数据的工具,主要用于单片机(含嵌入式)/存储器(含BIOS)之类的芯片的编程(或称刷写),从功能上可分万用型烧入器、量产型烧入器、专用型烧入器。
现有的量产型烧入器通常是通过电脑和一个烧入器连接,电脑中运行一个软件控制烧入和打开待烧录的程序文件,然后通过USB或串口传输数据到烧入器,烧入器再传输给芯片。
但是现有的量产型的蓝牙闪存(flash)烧入器,有的无法一次烧入多枚芯片,工作效率极低;有的在一次烧入多枚芯片时,只支持烧入相同的文件,而因蓝牙芯片具有每枚芯片都有自己的蓝牙地址和设备名称,因此现有的量产型烧入器在烧录蓝牙芯片时,只能逐片烧入,总的耗时长,效率低。另外,现有的蓝牙Flash烧入器本身成本高,烧入控制流程操作复杂,无法简单一键式傻瓜式操作。
总之,目前量产型的蓝牙flash烧入器存在以下缺点:
1)拷贝速度慢,都随烧入片数增加,而耗时递增;
2)操作步骤复杂,市面上的基本都要4步以上的操作流程;
3)烧入器成本高,可扩展性差;
4)烧入器都半自动操作,无法自动检查坏片、查空、编程、擦除等;
5)无法监控操作流程,不能给出有效的提示;
6)无法对烧入片数进行统计(比如坏片、好片);
7)无法对每片都写入指定的Bluetooth Address(蓝牙地址)和Device Name(设备名称);
因此,有必要已提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快捷,可同时烧入多枚蓝牙芯片,且可同时写入蓝牙地址和设备名称的闪存烧入系统及闪存烧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闪存烧入器,可同时对多枚蓝牙芯片的闪存进行烧录,包括并口输入端、USB接口、USB转SPI单元和多个芯片连接端;
所述并口输入端用于将多个片选信号——对应的输出至各芯片连接端;
所述USB接口提供读数据信号和写数据信号的传输通道;
所述USB转SPI单元用于进行读写数据处理,实现USB总线和SPI接口之间的通信,其在片选信号为有效时,将来自USB接口的写数据信号输出至各芯片连接端,将来自有效片选信号所对应的芯片连接端的读数据信号输出至所述USB接口;
所述芯片连接端用于连接封装有内置闪存模块的蓝牙芯片,或外挂于蓝牙芯片外部的闪存芯片。
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用于双向稳定电平输出的驱动增强单元,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USB转SPI单元和并口输入端连接以输入写数据信号、时钟信号和片选信号,其输出端分别与各芯片连接端连接,以输出稳定电平的写数据信号、时钟信号和片选信号。
优选的,所述芯片连接端可以为烧录探针,其上设置有片选信号端、读数据信号端、写数据信号端和时钟信号端,烧录时所述烧录探针的各信号端与待烧录芯片的相对应的信号端接触连接。
优选的,所述并口输入端可以为并口插座,选择其中与所述芯片连接端数量相同的针脚作为片选信号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闪存烧入器可以为一拖八的蓝牙芯片闪存烧入器,所述芯片连接端有8个,所述并口插座为并口的公头,选择其8根数据线针脚作为八个片选信号输入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闪存烧入系统,包括上位机和闪存烧入器,
所述上位机具有可与所述闪存烧入器的USB接口连接的USB连接端,和可与所述闪存烧入器的并口输入端连接的并口连接端;
所述上位机内还设置有镜像处理模块、协议处理模块、USB转SPI驱动模块、并口驱动接口以及人机交互模块;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闪存烧入指令,并显示烧入结果;
所述镜像处理模块用于解析或封装包含蓝牙芯片参数的镜像文件,获得镜像文件中为蓝牙地址和设备名称预留的存储位置,并为待烧录的芯片产生蓝牙地址和设备名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68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