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发票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品防伪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67379.7 申请日: 2014-09-15
公开(公告)号: CN104268758B 公开(公告)日: 2017-12-19
发明(设计)人: 周刚 申请(专利权)人: 周刚
主分类号: G06Q30/00 分类号: G06Q30/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13001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发票 第三 电子商务平台 商品 防伪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物品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发票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品防伪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己成为世界性难题,不但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还造成侵害知识产权保护、导致地下经济蔓延,会计信息失真、税收流失等经济领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近十几年来,出现了很多防伪技术,由于市场需求刺激了网络数码防伪识别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专门的防伪识别技术开发和从事防伪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把大量高新技术和成果应用于防伪实践,满足各种商品个性化的需求。但是也形成了众多的防伪中心、防伪方法。近年出现的数码防伪方法都是建一个防伪中心记录厂家生产的商品的防伪编码,将防伪编码结合在商品上,验证时读取商品上的防伪编码同防伪中心的防伪编码比对来验证商品的真伪,由于防伪中心记录了厂家生产的全部商品的防伪编码,为回收旧编码造假、“一码多印”造假、数据泄密、甚至发生穷举攻击提供了可能。最麻烦的是没有统一的查询系统,市场上成千上万种商品各自建立自己的查询系统,而商家不可能针对每一种商品的查询系统都配备验证设备,消费者不可能对这么多的防伪方法都精通,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需要按不同商品各自的查询系统和查询方法查询,绝大多数嫌麻烦而不实施真伪鉴别,因此造成目前采取防伪措施的产品在市场流通环节实施真伪检测的比例极低,这种有防无检的防伪方式,使得产品防伪措施形同虚设。如果消费者不查询商品的真伪,造假分子就可以利用这些未查询的防伪密码进行造假;厂家虽然投入较多资金进行防伪识别设计,但是对假冒伪劣的防伪识别效果依然非常有限。

在会计核算领域,长期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是依靠技术手段来保障,而是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人员素质来保障的,由于企业的会计人员大都是由领导和经营者委任或聘任, 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依附于企业, 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违反会计法规,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 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解决。现有的会计方法技术上由于所使用的发票等原始凭证和库存商品核算帐簿记载的信息有限,发票等原始凭未进行数字化,会计核算软件不能自动将会计凭证上的数据自动记账,目前发票和库存商品的会计核算只是对商品的成本、金额、数量进行笼统的记录与核算,不能针对每件商品详细记载反映其身份的防伪信息、商品名称、品种、规格、生产者的名称、地址、产品产地、货物法定计量单位等信息,不得不放弃一些能够使库存商品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和科学的会计方法。

税务机关实施现有的税收管理办法和金税工程,并没有使税收流失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现有的税收管理办法和金税工程,对于处于半地下的企业帐外物资销售不入账问题无法监控,对于处于完全地下状态的走私贩私、制假卖假、无照经营等地下经济根本无法察觉,其结果是必然造成税收流失。原因在于现有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有较大的局限性,开发票时可以人工任意输入商品的名称、数量等数据、不受商品的进、销、存的会计数据的限制,不能保障从商品名称、数量、金额等数据的真实性,从而造成虚开发票泛滥,税务机关由于不能直接掌握纳税人精确和真实的发票开具和取得的会计信息,税源管理中信息严重不对称,无法对纳税人的应税数据进行有效监控,造成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对当今普遍存在的真票虚开、克隆真票、洗票的犯罪行为还是束手无策,现有的防伪税控的弊端足以显现。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假冒伪劣商品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更加泛滥,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方式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交易的当事人不见面,交易的虚拟性强。所以,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卖假、销售不记账、会计信息失真、税收流失等现象更加严重。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与之间,甚至行政管理各个部门之间都是各自为政的,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与之间没有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现有的防伪技术、会计信息体系、税收管理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都着眼于商品的生产或销售某一局部环节的加以监督控制,一般是在销售环节的进行控制,没有对商品从生产或进口资格的审批、授权、监管、检验,到生产、进口、销售、消费、资金的结算等各个环节全程连续跟踪控制,在商品生产进口流通过程中对造假走私产品的鉴别缺乏系统性和严密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刚,未经周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73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