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陷胎自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68713.0 | 申请日: | 2014-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1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曲晓峰;卢东生;张忠义;顾秀来;钱进;张自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强林 |
主分类号: | B60C27/00 | 分类号: | B60C27/0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颜晓玲 |
地址: | 23301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自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自救装置,特别是车辆发生陷胎情况时使用的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轮胎陷入松软泥地或沙土中靠其自身动力无法摆脱时,通常需要救援车辆将车辆拖拽出发生陷胎的区域,但是没有其他支援车辆时,车辆很难依靠自身力量离开陷胎的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车辆陷胎自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陷胎自救装置,包括车轮垫板和拉带,拉带前端与车轮垫板前端连接。
在车辆的车轮发生陷胎时,将拉带后部与发生陷胎车轮的轮毂固定,车轮垫板抵靠在车轮的胎冠上,发动车辆,拉带跟随车轮转动,拉带产生的拉力将车轮垫板拉入轮胎和陷坑之间,轮胎胎冠和垫板接触,车轮会滚动至车轮垫板上方,至此,车轮可以相对车轮垫板移动,并摆脱陷胎区域。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车辆发生胎陷状况时可以不借助外力驶出胎陷区域,而且本车辆陷胎自救装置能够在短时间内安装拼接,短时间内使车辆迅速脱离陷坑。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节约空间。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以下将本车辆陷胎自救装置简称为本装置。
本装置的拉带包括主拉带和辅拉带,主拉带前部设置有若干限位凸台,车轮垫板前部开有若干与限位凸台配合的限位孔,主拉带后部与辅拉带固定连接。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主拉带与辅拉带分离的结构便于连接车轮垫板和车辆的车轮,主拉带前部的若干限位凸台与车轮垫板前部的限位孔配合,即能在主拉带拉动车轮垫板时,使主拉带与车轮垫板相对固定,而且在车轮驶出陷坑后,主拉带的限位凸台自动脱离车轮垫板的限位孔,使车轮垫板自动脱落,防止将垫板卷入轮胎和挡泥板之间。
本装置的主拉带前端固定连接有与车轮垫板配合的拉持钩;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以增加主拉带与车轮垫板的受力面积,防止主拉带拉动车轮垫板时提前脱落,并且拉持钩也可以在车轮驶出陷坑后,主动脱离车轮垫板。
本装置的车轮垫板表面设有若干防滑孔;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可以增加车轮垫板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装置实施例车轮垫板的立体图。
图4是本装置实施例拉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装置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装置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7是本装置实施例的又一种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
本装置包括车轮垫板1和拉带。
车轮垫板1大体为长方体状的薄板,车轮垫板1前部开有三个限位孔1a,车轮垫板1表面还开有多个防滑孔1b。
拉带包括主拉带2和辅拉带3,主拉带2下端面前部粘合有三个与限位孔1a配合的限位凸台2a,并且主拉带2前部还缝合固定有与车轮垫板1配合的拉持钩2b,主拉带2后部与辅拉带3中部缝合固定。
如图5至7所示
在车辆的车轮4在泥地或沙土路况发生陷胎时,将主拉带2的限位凸台2a与车轮垫板1的限位孔1a配合,主拉带2前部的拉持钩2b勾住车轮垫板1的前端面,再将辅拉带3两端系在发生陷胎车轮4的轮毂上,并且将车轮垫板1抵靠在发生陷胎车轮4的轮胎下部,轮胎胎冠和车轮垫板1摩擦面接触,完成准备工作;
发动车辆(以下车轮4逆时针旋转为例),辅拉带3拉动主拉带2紧贴在车轮4胎冠上且跟随车轮4转动,主拉带2逐渐挣紧当其达到拉伸极限时,车轮垫板1会受到沿着拉带方向的拉力,产生向陷坑运动的趋势;
拉带产生的拉力将车轮垫板1拉入轮胎和陷坑之间,轮胎胎冠一旦和垫板接触,由于车轮垫板1表面开有多个防滑孔1b,车轮4会滚动至车轮垫板1上方,至此,车轮4可以相对车轮垫板1移动,并摆脱陷胎;
当车轮4驶出陷坑时,主拉带2继续跟随车轮4转动,但主拉带2的限位凸台2a脱离车轮垫板1的限位孔1a,拉持钩2b在主拉带2的带动下也与车轮垫板1分离,车轮垫板1自动脱落,拉带会在轮胎表面附着,防止将垫板卷入轮胎和挡泥板之间;车辆行驶出陷胎区域时,去除辅拉带3与车轮4轮毂之间的连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强林;,未经葛强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8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SAE赛车立柱
- 下一篇:一体式型钢无焊缝车轮及其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