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捷普及系列输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69289.1 | 申请日: | 2014-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9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赵仁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仁山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24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普及 系列 输入 方法 | ||
1.一种音形结合的计算机汉字输入编码系统,易捷普及系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汉语拼音音节的首字母定为声码,将最先用到和最后用到的常用构字部件名声母定为首形、尾形进行编码,使编码要素容易记忆,字、词、语、句的编码规则容易掌握,具体设置内容如下:
(1)编码总则:
1.编码方式:
四键制音形结合编码,无论字、词、语、句最多4码,音码是汉字声码即音节首字母,形码是构成汉字的部件名声母即部件名首字音节首字母;
2.编码要素:
有字声、首形、尾形、末笔四大要素,字声是汉字音节的首字母,简称“声”,首形是包括汉字起笔的构字部件名声母,简称“首”,尾形是最后用到的构字部件名声母,简称“尾”,末笔是实际书写时的末笔画声母,简称“末”;
3.形码类型:
形码按选用顺序有构字汉字、构字偏旁、构字笔画三种类型:
构字汉字可以是常用单纯字和复合字,优先选用笔画较多的常用汉字;
构字偏旁是本编码特定的、常用的,包括:犭=q、王=w、阝阝=e、冖土扌=t、讠衤=y、冫忄彳饣礻罒=s、亻卩=d、亠囗攵=f、禾火=h、钅廴=j、匸冂凵=k、冫纟刂=l、辶夂=z、=x、乂艹卄=c、丷宀疒=b、牜=n、木米马=m;
构字笔画也是本编码特定的,分笔画和符号笔画两种:
笔画用字母键表示,用于词语编码,包括:①一=u②丨=i③丿=p④=n⑤乛乚乙=v⑥丶=a⑦亅=o;
符号笔画用符号键表示,用于单字编码和双字简码提示,包括:①一=”②丨=:③丿=/④=/⑤乛乁乚乙=[⑥丶=`⑦亅=];
4.取码原则:
取码时掌握独立、完整、常用三大原则,独立是不与其它部件交叉,完整是尽量不丢弃无名部件和笔画,常用是指一般人认识的汉字,大体上相当于国家《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
(2)普通编码:
利用上述代码,对字、词、语、句的纯汉字编码,规则如下:
1.单字编码:
一码简字:入编特常用字,在声码或韵码后编入字的符号末笔,优先规律提示,打空格键或数码键上字;
单字全码:入编常用字,三码即提示,规则是:字声、首形、尾形、符号末笔;
生字编码:入编非常用字,规则是:字的符号首笔、首形、尾形、符号末笔;
简易编码:初级版特设简易编码,常用字打不出来可改用简易编码输入,规则是:单字声、符号首笔、符号二笔、符号末笔;
2.双字编码:
二码简词:入编常用双字词,规则是:一字声、二字声、二字符号末笔,优先规律提示,打空格键或数码键上字;
双字全码:入编全部双字词,规则是:一字声、二字声、一字首形、二字首形;
3.三字编码:
三字词语的编码规则是:一字声、二字声、三字声、三字末笔;
4.四字以上:
入编四字、五字乃至十几个汉字的词组,编码规则是:一字声、二字声、三字声、末字声;
(3)特殊编码:
特殊编码是在编码总则指导下,对超汉字的内容进行的编码。内容如下:
1.各种符号:
入编普通符号、数理化符号和信息符号,首码为“o”,再取符号名声母;
2.数字序号:
入编各种数字序号,首码为“u”,再取序号名声母;
3.偏旁笔画:
入编各种构字的偏旁和笔画,首码为“V”,再取偏旁、笔画名的声母;
4.数字汉字:
将数字、空格和汉字混合编码,汉文数字按汉字处理,阿拉伯数字按读音取声,空格用“k”表示;
由“○”构成的年代,数字取声,忽略“年”字;
5.字母汉字:
字母与汉字混合编码,字母不变,汉字取声;
6.标点汉字:标点符号与汉字混合编码,分三种情况:
两端标点:汉字两端是引号、括号、书名号的,首码为“O”,再取汉字的前三码;
末尾标点:在汉字词语末尾有标点符号的,汉字取声,标点符号取符号名声码;
中间标点:在汉字中间混有标点符号的语句,打一、二、三、末汉字声码;在词语二、三位有前括号“(”和顿号“、”的,用“o”表示“(”,用“g”表示“、”,其余的标点符号忽略;
以上的编码总则、普通编码和特殊编码的规则,构成《易捷普及》编码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仁山,未经赵仁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692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