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透平机械调节级低频气流激振力的喷嘴隔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1372.2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9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慧;高科科;张荻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D9/02 | 分类号: | F01D9/02;F01D25/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透平 机械 调节 低频 气流 激振力 喷嘴 隔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轮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透平机械调节级低频气流激振力的喷嘴隔板结构。
【背景技术】
叶片疲劳断裂损坏在汽轮机机组事故中具有很大比例,而低频激振力引起的叶片强迫振动是叶轮机械叶片失效的重要原因。部分进汽调节级内部流场相比全周进汽更加复杂,其引起的气流激振因子也比全周进汽透平级大的多,因此降低由于部分进汽引起的低频气流激振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如图1所示,为一种常规喷嘴进汽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其问题在于进汽段与非进汽段存在严重的气流不均匀,动叶进入进汽段与离开进汽段存在剧烈的突增与突降的气流力,因此动叶承受较大的气流激振力。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部分进汽透平机械的内部流动极其复杂,动叶进入进汽弧段会受到突然增加的气流力;离开进汽弧段时,受到急剧减小的气流力作用。部分进汽透平机械引起的低频激振力比全周进汽大的多。部分进汽透平机械引起的气流激振力是叶片疲劳失效的重要原因,减少该激振力对于透平机械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降低透平机械调节级低频气流激振力的喷嘴隔板结构,其能够减小由部分进汽引起的低频气流激振力,从而降低机组振动,提高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透平机械调节级低频气流激振力的喷嘴隔板结构,该喷嘴隔板结构的截面外轮廓包括同心的外圆弧与内圆弧,且外圆弧的半径大于内圆弧的半径,外圆弧与内圆弧的两端均通过对称设置的直线段与曲线段相连,其中,曲线段的一端与外圆弧相切,曲线段的另一端与直线段的一端相连,直线段的另一端与内圆弧相连。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直线段与内圆弧交点处切线垂直,且直线段长度L满足其中,R2、R1分别为隔板外圆弧与内圆弧半径。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在于,左侧曲线段的曲线方程为y ax2 bx c,其中,坐标原点为直线段与曲线段的交点,x,y分别表示横坐标、纵坐标,横坐标的方向朝向并垂直于外圆弧与内圆弧的中心对称线,a,b,c为常系数,且a<0,b>0,c 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一种降低透平机械调节级低频气流激振力的喷嘴隔板结构,针对调节级部分进汽过渡区域气流不均匀,有利于改善进汽段与非进汽段过渡区域的突增与突降的气流力载荷,减少气流激振力的变化幅值,为机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喷嘴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部分进汽透平机械的示意图。
图3为部分进汽透平机械的气流力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降低透平机械调节级低频气流激振力的喷嘴隔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在介绍本发明之前,有必要对常规喷嘴隔板结构以及其导致的部分进汽透平机械的低频激振力产生机理进行简单介绍,有助于对本发明的理解。
参见图1,为常规喷嘴隔板的结构示意图。非进汽段与进汽段交界面为直线,动叶所受气流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进汽段到非进汽段或者非进汽段到进汽段的转变。
参见图2,为部分进汽透平机械的示意图。动叶沿周向转动,动叶所受气流力进行着非进汽段与进汽段的状态交替。动叶在进汽段与非进汽段交替处受到低频激振力中的冲击力。
参见图3,为部分进汽透平机械的气流力示意图。动叶在非进汽段进入进汽段气流力突增,同时产生冲击力A;动叶在进汽段进入非进汽段气流力剧降,同时动叶受到冲击力B。主要原因如下:动叶处于非进汽区域时,动叶压力面和吸力面的流动滞止,气流力近似为零。当动叶即将出非进汽区域时,其吸力面首先受到来流影响,逐渐充满高速汽流,而压力面则相对而言仍是滞止流体,因此产生反方向冲击力A。动叶即将旋转进入非进汽段B处附近时,动叶压力面仍受高速来流冲击,而吸力面则是滞止流体,因此产生冲击力B。该低频的部分进气边缘导致的局部激振力远远大于经典分析的部分进气激振力。
本发明的具体原理如下:
由动量定理得:
叶栅轴向气流力:PZ G(c2z c1z) (p1 p2)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13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工作式带材浇注和轧制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多路电池电压采集系统断线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