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子标记在检测奶牛产奶性状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71772.3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2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孙东晓;阿里姆;范翌鹏;谢岩;王鹏;张胜利;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陈晓庆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子 标记 检测 奶牛 性状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子标记在检测奶牛产奶性状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负责哺乳动物中乙酰辅酶A和丙二酰辅酶A从头合成一种长链软脂酸(16:0)(Lock&Garnsworthy,2003),因此,FASN作为影响不同代谢过程或脂肪性状的候选基因而被研究。FASN的多态在许多研究中显示出与奶牛和肉牛的脂肪性状相关(Morris et al.2007;Schennink et al.2009;Li et al.2011;Matsuhashi et al.2011;Maharani et al.2012;Oh et al.2012)。牛的FASN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上,在一些已知的影响牛肉脂肪酸成分,脂肪和乳脂以及相关性状的QTLs区间内(http://www.animalgenome.org/cgi-bin/QTLdb/BT/index)。
由于FASN基因位于与乳脂相关的QTL区间内,并且是脂肪酸合成的一种关键酶。先前不同的奶牛群体研究发现,FASN与乳脂性状(Roy et al.2006;Schennink et al.2009)和乳脂肪酸组成(Morris et al.2007;Schennink et al.2009;Stoop et al.2009)显著相关,因此,它是奶牛产奶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有望发掘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的分子育种中。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是目前SNP批量检测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平台,效率和准确性均较高。SNPs质谱分析方法的原理是:首先通过PCR反应扩增出含有待检SNP位点的目的片段,然后用SAP酶去除PCR体系中剩余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和引物,然后加入单碱基延伸引物,其3’末端碱基紧挨SNP位点,且与目的片段上的碱基完全互补,采用四种ddNTP替代dNTP,这样,探针在SNP位点处仅延伸一个碱基,连接上的ddNTP与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检测延伸产物与未延伸引物间的分子量差异,确定该点处碱基。质谱分析方法特点是应用MALDI-TOF质谱仪基于根据不同的分子量可以将等位基因排序,如果SNP位点为纯合子,那么质谱仪将会捕捉到2个不同的波谱峰,如果为杂合子,质谱仪将会捕捉到四个不同的波谱峰。不同的波谱峰形状代表电荷标记的不同质量。MALDI-TOF-MS完成的SNP检测的准确性高、灵活性强、通量大、检测周期短、性价比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子标记在检测奶牛产奶性状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引物,由SEQ ID No.3、SEQ ID No.4和SEQ ID No.5所示的DNA分子组成。
一种检测或辅助检测牛产奶性状高低的试剂盒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该试剂盒包含上述引物。
上述试剂盒中,所述产奶性状为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或乳蛋白量;
所述牛为奶牛。
一种检测或辅助检测牛产奶性状高低的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如下步骤:检测待测牛FASN基因序列自5’末端起第18663位的碱基,将在FASN基因自5’末端起第18663位的碱基均为T的个体,记作纯合TT个体,将在FASN基因自5’末端起第18663位的碱基均为C的个体,记作纯合CC个体,将在FASN基因自5’末端起第18663位的碱基为T和C的个体,记作杂合CT个体;在产奶量或乳脂量或乳蛋白量的性状上,纯合TT个体大于杂合CT个体,杂合CT个体大于纯合CC个体;杂合CT个体的乳脂率大于纯合CC个体,纯合CC个体的乳脂率大于纯合TT个体;
所述FASN基因的序列为GenBank登录号为AF285607的序列,该序列的更新日为2003年11月24日。
上述方法中,所述纯合TT个体、纯合CC个体或杂合CT个体的检测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17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