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转发设备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1981.8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6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敏;秦飞;贺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W24/02 |
代理公司: | 11291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转发 设备 工作 模式 配置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转发设备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用以根据数据转发设备与控制节点的协商结果,灵活选择数据转发设备的工作模式,使得数据转发设备工作在最适合的工作模式,提升网络的灵活性,从而更好的应对网络资源状态的变化和业务量变化,提高网络的通信效率。所述数据转发设备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所述数据转发设备与控制节点协商该数据转发设备的工作模式;所述数据转发设备根据协商结果确定该数据转发设备的工作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转发设备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网络侧的节点之间大多进行有线连接,即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之间通过有线链路连接,eNB和核心网节点,例如:移动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等,二者之间也是采取有线链路连接。
在小小区(Small cell)增强的研究中,提出了双连接架构,即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除了与宏基站维持连接,还与一个小站(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基站)也维持连接,利用两个站点的资源,进行无线传输。
现有技术中,基站的工作模式是相对静态的选择,基站部署之前,基站的工作模式基本已经被网络规划确定,已经决定了基站的属性,例如:这是一个宏基站,中继节点(Relay)或者射频拉远设备(Remote Radio Head,RRH)等,运行、管理、维护(Operations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虽然可以对运行参数进行一定的配置和调整,但也是相对静态的过程。
移动通信系统未来发展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极大提升网络容量和吞吐量,必将会引入更多的低功率、小覆盖的接入节点,即未来为超密集网络。随着低功率接入节点的增多,网络形态将更复杂,而这种接入节点的部署情况也是比较多样化的,回程链路(backhaul)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果接入节点采取现有的单一工作模式的方法,则必将不能将网络效率发挥到最大,也不利于应对数据业务的各种变化,例如潮汐效应等,而且接入节点没有工作在最佳状态必然会影响整个网络的通信效率以及用户的体验。
综上所述,未来随着接入节点的增多,在接入节点部署之前确定该接入节点的工作模式,必将不能将网络效率发挥到最大,不利于应对数据业务的各种变化,影响整个网络的通信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转发设备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用以根据数据转发设备与控制节点的协商结果,灵活选择数据转发设备的工作模式,使得数据转发设备工作在最适合的工作模式,提升网络的灵活性,从而更好的应对网络资源状态的变化和业务量变化,提高网络的通信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转发设备工作模式的配置方法,包括:所述数据转发设备与控制节点协商该数据转发设备的工作模式;所述数据转发设备根据协商结果确定该数据转发设备的工作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配置方法中,通过数据转发设备与控制节点之间协商数据转发设备的工作模式,进而根据协商结果确定数据转发设备的工作模式,使得数据转发设备能够灵活选择工作模式,与现有技术中在接入节点部署之前已经确定该接入节点的工作模式,而且在工作过程中无法灵活选择工作模式相比,灵活选择工作模式使得数据转发设备工作在最适合的工作模式,提升网络的灵活性,从而更好的应对网络资源状态的变化和业务量变化,提高网络的通信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19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