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72535.9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1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升;陈爱大;朱建明;温明星;曲朝喜;蔡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云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白粉病 抗性 育种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高产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新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状况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三大主要病害之一。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肥水条件的改善,大播量高密度,以及矮杆半矮杆品种的使用,白粉病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苏等省常有发生。仅1990年全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9%,减产损失14.38亿kg。在白粉病的防治中,虽可采取药剂措施,但是鉴定筛选小麦抗病材料,进而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在获得小麦白粉病抗原材料进行轮回转育是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家育种单位虽然针对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工作做出了大量的投入和工作,有的已经进入了分子育种手段。但是在淮南麦区国家预备和区域及江苏省预备和区试中发现,参试品系白粉病的病发率及严重程度反而越来越重。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新方法。通过选择性状优良的双亲苏麦6号和中间品系扬97G59,利用基因重组和累加效应从而创造出超亲后代,采用本方法,选育了高产、对白粉病抗性强的新品系镇10216,在淮南麦区国家区域试验中,白粉病抗性检测免疫。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农艺性状好的父母本材料及杂种F1,将父母本材料及杂种F1于11月底至12月初按行将母本、F1、父本顺序粒播成1.5米左右横行,行距8寸,多个组合可组合间空行进行播种,组合两边行种植苏麦3号作白粉病感染行;
2)小麦生长期内施肥预案:施用底肥三元复合肥、壮蘖肥、拔节孕穗肥和尿素;
3)感染点设置:在小麦4-5叶龄时,一般于2月初将收集保存的白粉病菌菌株,接种到苏麦3号感染行上,3米设一个感染点;
4)联动大棚喷水并保温,控制温度15~20℃,相对湿度大于70%以上,促使白粉病病菌在感染行病发起来,于3月中下旬在父母本及F1感染起来;
5)观察筛选做好回交转育准备:F1与父母本比较杂种优势是否明显,以白粉病孢子感染至剑叶为筛除标准,当白粉病病发至剑叶,该组合筛除,白粉病病发剑叶以下部位,该组合杂种则于开花前人工去雄套袋,与白粉病抗性强的父母本回交,留种,带试;
6)按照步骤5)轮回转育4代可以转育出近似亲本的白粉病抗性强的新品系镇10216。
其中,上述父母本材料中一方有一个白粉病抗性达到中抗或高抗水平以上。其中,父母本材料为优良的双亲苏麦6号和中间品系扬97G59。
其中,上述底肥三元复合肥25kg/亩;壮蘖肥、拔节孕穗肥、尿素各10kg/亩。
上述的一种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新方法培育得到的白粉病抗性强的新品系镇10216。
上述的白粉病抗性强的新品系镇10216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适期播种:根据江苏淮南麦区的地理天气状况,在长江中下游淮南麦区播种,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合理密植,足墒播种:基本苗播种密度为16-20万/667m2;
3)施肥管理:在种植过程中,每亩施用底肥三元复合肥25kg、壮蘖肥、拔节孕穗肥和尿素各10kg;
4)病虫害管理:出苗后进行抢墒化除,同时做好虫害的防治。
其中,上述高产田播种密度为16万/667m2,中低产田播种密度为20万/667m2。
有益效果: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小麦白粉病鉴定筛选,针对优势组合长相长势,与轮回亲本进行轮回转育,此方法是快速转育小麦白粉病品系材料及提高白粉病抗性极为简单、有效,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对小麦白粉病筛选鉴定具有针对性,流程简单,选育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强,可缩短育种年限2年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25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骏枣脱毒组培快繁技术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备豆芽蛋白粉的豆芽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