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4326.8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1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福;覃彬全;杨磊;骆方;刘青松;糜翔;李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防雷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27/20 | 分类号: | G01R27/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1147***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中 构筑物 建筑物 接地 电阻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表、漂浮固定线、防水漂浮引线、辅助电压极、辅助电流极和2个防水震动浮箱;所述辅助电压极、辅助电流极分别固定在2个防水震动浮箱的底部,所述测量表具有电阻接线端口、电压极接线端口和电流极接线端口,测量表的电压极接线端口和电流极接线端口分别通过防水漂浮引线与辅助电压极和辅助电流极连接,其电阻接线端口连接有防水漂浮引线;辅助电压极通过漂浮固定线与辅助电流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机,所述测量表还包括通讯模块,通讯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计算机连接,用于将测量表测得的数据上传给计算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表的通讯模块为GPRS模块、CDMA无线网络模块、RS-232模块或RS-485模块,测量表通过GPRS、CDMA无线网络、RS-232或RS-485的方式与所述计算机通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压极、辅助电流极均为直径为8mm,长度20cm的金属棒,金属棒的材质为不锈钢、镀锌钢、铜包钢或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固定线采用直径为6mm~12mm的高分子聚乙烯绳制成,且在高分子聚乙烯绳上每隔10m的位置固定有漂浮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漂浮引线的横截面积为2.5mm2,且为由聚乙烯包皮的铜芯线,防水漂浮引线上每隔5m的位置固定有漂浮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震动浮箱具有一长50cm、宽50cm、高30cm的矩形的盒体,所述盒体包括上端开口的盒体主体和盖板,盖板与盒体主体的上端开口处密封;盒体主体的内腔中固定有偏心陀螺、滑动变阻器和电源;电源与偏心陀螺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形成供电回路;滑动变阻器连接在该供电回路中。
8.一种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装置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1)将被测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作为被测对象,将测量表上连接的设有辅助电压极或辅助电流极的2个防水震动浮箱放置在被测对象所处的水域中,使得防水震动浮箱漂浮在水面上,且辅助电压极和辅助电流极浸在水中;将测量表中电阻接线端口连接出来的防水漂浮引线连接至被测对象中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的测试点;辅助电压极的位置、辅助电流极的位置与接地电阻的测试点的位置按照直线三极布线法布置;
2)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防水震动浮箱的震动级别,模拟水域中不同风浪的情况下,辅助电压极、辅助电流极在水中的震幅;通过测量表测得防水震动浮箱在不同的震动级别下,被测对象中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的阻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3)在计算机上安装自动测试软件,自动测试软件用于设置测量的时间间隔,每当时间间隔到达时,自动测试软件对测量表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并以统计报表或图形的方式显示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中构筑物或建筑物接地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压极的位置、辅助电流极的位置与接地电阻的测试点的位置按照直线三极布线法布置”具体为:辅助电压极的位置、辅助电流极的位置与接地电阻的测试点的位置整体位于同一直线上,辅助电流极与接地电阻的测试点之间的间距 为,为所述被测对象中接地装置的最大对角线长度;辅助电压极与接地电阻的测试点之间的间距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防雷中心;,未经重庆市防雷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43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