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转炉溅渣护炉效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74395.9 | 申请日: | 2014-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5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梁新腾;曾建华;李扬洲;龚洪君;杨森祥;杜利华;喻林;陈均;何为;陈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6 | 分类号: | C21C5/36;C21C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61503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转炉 溅渣护炉 效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钢转炉溅渣护炉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涉及一种通过在转炉出钢过程中向转炉中加入调渣剂以改善溅渣护炉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溅渣护炉技术是利用MgO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炼钢终点渣,通过高压N2的吹溅,冷却、凝固在炉衬表面上形成一层高熔点的熔渣层,并与炉衬很好地粘结附着。溅渣形成的溅渣层耐蚀性较好,同时可抑制炉衬砖表面的氧化脱碳,又能减轻高温渣对炉衬砖的侵蚀冲刷,从而保护炉衬砖,降低耐火材料损耗速度,减少喷补材料消耗,同时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炉衬使用寿命,提高转炉作业率,降低生产成本。
文献“废钢渣用于转炉炼钢压渣调渣的实践与分析”(《四川冶金》第31卷第1期,龚洪君)介绍了一种废钢渣结合增碳剂用于转炉炼钢压渣调渣的方法,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其生产实践表明:冶炼终点通过采用废钢渣结合碳质材料压渣调渣,大部分炉次实现了不倒炉直接出钢并获得了较好的溅渣护炉效果,采用该技术能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文献中提到的在实际中采用无烟煤加废钢渣的模式对转炉终渣进行调渣,通过无烟煤降低渣的氧化性,从而提高炉渣的溅渣护炉效果,实践中应该可行,不过由于需要加入无烟煤,因此生产成本比较高。
公开号为CN103882177A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提钒转炉护炉用改性剂,该改性剂含有MgO和C,所述MgO在改性剂中的含量为45-80重量%,且以所述改性剂中的MgO为100重量份计,所述C的含量为10-40重量份。该专利文献还提供该提钒转炉护炉用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本发明所述改性剂的护炉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改性剂,能够对提钒转炉的炉渣进行改性,从而实现溅渣护炉,显著提高提钒转炉的使用寿命。该专利文献的方法同样存在成本高等不足。
公开号为CN103820598A的专利文献提供了一种硼泥用于溅渣护炉的调渣及护炉方法。该方法将硼泥和焦粉按质量分数比100:(8-12)配料后压球,作为溅渣护炉过程的调渣剂,使用该调渣剂的调渣护炉过程为:转炉出钢留渣后,根据留渣量及渣中氧化铁含量向炉内加入焦粉,降低渣中的氧化铁,然后根据炉内留渣量加入本发明的调渣剂,加入量为留渣量质量分数的10-20%,最后向炉内加入镁砂,使渣中的MgO控制在20%-25%的范围内,然后降枪吹氮,实施溅渣护炉。该专利文献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渣在炉壁上的粘附稳定性和抵抗高温及渣钢熔蚀性,改善溅渣护炉效果,使转炉炉衬寿命大幅度提高,然而,其依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
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效率高且能够改善炉渣溅渣护炉效果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效率高且能够在对钢水温度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炉渣的熔点和粘度,进而改善炉渣溅渣护炉效果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转炉溅渣护炉效果的方法。所述方法在转炉出钢过程中,向转炉炉渣中加入1~2.5kg/t钢的调渣剂,待出钢结束后留渣,随后进行溅渣,其中,所述调渣剂的成分按重量份计由50~60份的CaCO3和40~50份的MgCO3构成,总量为100重量份,且调渣剂的粒度全部小于25mm,且调渣剂中粒度为5~20mm的量不小于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效果包括:能够转炉终渣进行迅速降温;在出钢过程中进行调渣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调渣剂原料来源充足、成本低,且在调渣时能够基本不对钢水温度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转炉炉渣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改善转炉溅渣护炉效果的方法。
炉渣的粘度是炉渣重要性质之一,粘度是熔渣内部各运动层间产生内摩擦力的体现,摩擦力大,熔渣的黏度就大。溅渣护炉对终点粘度有特殊的要求,要达到“溅得起,粘得住,耐侵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43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