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和太赫兹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4684.9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6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兴;谢佳林;张安然;于云飞;刘子骥;蒋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35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赫兹 探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外和太赫兹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介于0.75μm~1000μm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由于红外线在大气中各气体成分吸收谱的综合作用下,在某些波长上会衰减剧烈,留下了一部分具有很高的透过率的波段,业界将透过率较高的这些红外光谱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红外辐射的主要“大气窗口”有三个:1~3μm波段,3~5μm波段,8~14μm波段。常温下(300K)黑体辐射的发射功率谱峰值波长在10μm附近,因此,8~14μm波段更适合强烈阳光、漆黑夜晚或恶劣天气下探测的需要。正是因为8~14μm波段的红外线能够在可见光不能探测的漆黑夜晚及恶劣天气下探测常温下的“热”物体,所以该波段的红外探测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及民用领域。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10 THz(波长为30μm~3 mm)之间的电磁波,处于毫米波与红外波之间,即通常所认为的电子学和光学的交界区域。近年来,由于太赫兹波具有瞬态性、宽带性、高时间和空间相干性、低能性以及独特的传输特性等特点,使其在安全检测、波谱分析、成像与通信、化学、生物、材料科学和药学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红外无损检测是一种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就快速、高效、直观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太赫兹对一些物质具有很好的穿透性,在很多领域如国防、无损检测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应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但是,现有技术中,红外探测装置和太赫兹探测装置通常分别以单独的形式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红外波段的光的探测、也能够实现太赫兹波段的光的探测的红外和太赫兹探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
提供了一种红外和太赫兹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围成收容空间;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转接板上设有探测器,所述探测器能够探测红外波段的光和太赫兹波段的光;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与所述转接板相连,为所述探测器提供电源以及控制信号,使所述探测器能正常工作;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设有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所述第一镜头允许红外波段的光通过,所述第二镜头允许太赫兹波段的光通过;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到所述旋转盘并且能够驱动所述旋转盘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镜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探测器的中心轴线重合并且允许红外波段的光通过所述第一镜头入射到所述探测器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镜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探测器的中心轴线重合并且允许太赫兹波段的光通过所述第二镜头入射到所述探测器上。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器为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为锗镜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镜头为硅镜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外壳或者所述转接板上。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连接到所述转接板上,用于为所述探测器提供电源。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连接到所述驱动板上,用于控制所述探测器工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融合了红外探测和太赫兹探测,通过切换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既能够实现对红外波段的光的探测,也能够实现对太赫兹波段的光的探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红外和太赫兹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旋转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红外和太赫兹探测装置的结构。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红外和太赫兹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红外和太赫兹探测装置包括外壳1、转接板2、旋转盘3、驱动电机4以及外围电路。
外壳1围成收容空间10,转接板2位于该收容空间10内。一个实施例中,转接板2可以固定在该外壳1上。转接板2的一侧上设有探测器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46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