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用自动椰子开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77017.6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8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钦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钦坚 |
主分类号: | A23N5/03 | 分类号: | A23N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自动 椰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椰子果壳破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家用自动椰子开盖装置。
背景技术
椰子是热带棕榈科、椰子属植物类有机果实,无污染,含丰富维生素B、C、氨基酸和复合多糖物质,椰子水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促进细胞再生长,可以饮用,甘甜解暑;但其果肉及椰子水包覆于纤维构成的硬质果壳内,食用时需先破除果壳。
由于椰子果壳很坚硬,一般的工具不容易打开或不适宜个人操作。目前,椰子食用一般是靠人工用刀切掉椰皮和椰棕,再在内部椰壳上打一小孔,插入吸管吸取椰子水;或是用砍刀沿果壳纤维劈砍破开果壳。此类方法费时费力,且安全性不高,容易伤手,特别是一些老椰子的表皮坚硬,不容易切除。
目前也有使用机械设备破拆椰子果壳,但多用于椰子加工工业领域,其结构复杂,机体硕大,不适宜家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安全性好、易于操作的家用自动椰子开盖装置。
一种家用自动椰子开盖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下部设有可枢转的支座组件,机架上部设有可枢转的抵压组件,所述抵压组件可升降地设置于机架上部,所述支座组件与抵压组件枢转轴心相同,支座组件与抵压组件之间形成有紧固果壳的容置空间,支座组件或抵压组件与输出转动的动力源连接,所述机架还设置有切割果壳上部的切割组件,及控制动力源的控制开关;所述切割组件包括切割臂和切割刃,所述切割臂铰接于机架,切割臂与机架之间设置有约束切割臂转动的扭簧,其一端连接于切割臂,另一端连接于机架,所述切割刃设置于切割臂并指向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切割臂包括第一切割臂和第二切割臂,所述第一切割臂铰接于机架,所述第二切割臂可滑动地固定连接与第一切割臂,所述切割刃设置于所述第二切割臂;
支座组件包括可由所述动力源驱动的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装置竖向设置于机架,转轴顶端固定有柔性或硬质托盘;所述抵压组件包括连接部、升降杆和抵压盘,所述连接部通过轴承机构可枢转地连接于机架上部,所述升降杆可升降地固定插设于所述连接部,升降杆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升降杆下部伸出所述连接部,所述抵压盘固定于所述升降杆底端。
优选地,所述升降杆与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弹力件,所述升降杆通过所述弹力件相对于连接部升降。
优选地,所述升降杆周缘对称设置有升降手柄。
优选地,所述切割刃为电动切割刃。
优选地,所述机架设置有遮蔽所述容置空间的保护罩。
优选地,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和可枢转地设置于底座的上座,上座的枢转轴垂直于支座组件的枢转轴心设置,所述支座组件安装于底座,所述抵压组件安装于上座,所述上座与底座之间设置有限制上座转动的锁扣装置。
上述家用自动椰子开盖装置,将椰子放置于支架组件上,并通过抵压组件将其压紧而紧固于容置空间,启动控制开关,椰子被带动旋转,切割刃沿其旋转轨迹切开果壳,即可实现椰子的自动开盖;本发明结构简单,切割效率高,切割时通过控制开关操作,不接触刀具,操作简便,安全性好,且小巧而适于家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家用自动椰子开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中家用自动椰子开盖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中支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中抵压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家用自动椰子开盖装置,包括机架110,所述机架110下部设有可枢转的支座组件120,机架110上部设有可枢转的抵压组件130,所述抵压组件130可升降地设置于机架110上部,所述支座组件120与抵压组件130枢转轴心相同,支座组件120与抵压组件130之间形成有紧固椰子200的果壳的容置空间,支座组件120或抵压组件130与输出转动的动力源连接,所述机架110还设置有切割果壳上部的切割组件140,及控制动力源的控制开关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钦坚,未经陈钦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770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频率稳定性谐振腔及其补偿体高度的获得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正交模耦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