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按需照明节能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80130.X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3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灏;邵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灏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3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体 识别 照明 节能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计算机视觉感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按需照明节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教室、车站、展览馆等公共场所,人员流动频繁,进入场所的人数及其所处的位置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这些场所内,以照明为代表的提供公共服务的设施,通过现有的控制方式,无法针对上述不确定性做出及时反应:一方面不能满足个体的需求,实现按需照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方案一般是利用声控或光控来实现对照明灯打开位置或数量的控制。基于声控的方案,一般用于走廊和厕所,开灯时间短,不适用于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开灯的场所。而基于光控的方案一般是通过安装在门口的红外传感器大致确定进入场所的人数,然后根据人数控制照明灯打开的数量。虽然现有的光控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照明的自动控制,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即不能根据场所内人员的分布控制照明灯,其缺陷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进入场所的人数较少时,开灯数也较少,并且处于打开状态的照明灯位置固定,场所的使用者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所处的位置,因此无法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二是,红外传感器受温度和光线的影响较大,同时也易受热源干扰,在清点具体人数上可能出现纰漏。总而言之,用于自动调节室内空间照明的现有设备多靠声光计数控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的消耗,但是无 法为室内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环境调节方案,无法提供适如人意的体验感受,有时反而会造成能源的不必要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照明节能控制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照明节能控制系统,该基于人体识别的照明节能控制系统包括:
用于检测人体位置的摄像装置;
多个照明装置;
控制装置,与所述摄像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每个照明装置通过继电器点连接;并获取所述摄像装置采集的人体信号在设定的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所述控制装置根据获取的位置坐标,通过继电器控制与该位置坐标相对应的照明装置照明。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计算机及与所述计算机连接的单片机,所述计算机用于根据所述摄像装置采集的人体信号与设定的坐标系的对应关系获取人体信号在所述设定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
优选的,所述摄像装置包括多个Kinect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Kinect摄像头包括:设置位置不对称的红外投影机、彩色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继电器为延时继电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给的控制系统通过视觉对场所内的 人体进行识别,分析其位置信息,然后通过处理终端和控制电路,根据人员分布信息发出控制信号,对照明灯光进行相应调节,从而达到按需照明的目的,进而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对照明的智能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人体识别的照明节能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体识别的照明节能控制系统,该基于人体识别的照明节能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人体位置的摄像装置10;
多个照明装置20;
控制装置40,与所述摄像装置10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40与每个照明装置20通过继电器30点连接;并获取所述摄像装置10采集的人体信号在设定的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所述控制装置40根据获取的位置坐标,通过继电器30控制与该位置坐标相对应的照明装置20照明。
具体的,所述控制装置40包括计算机42及与所述计算机42连接的单片机42,所述计算机42用于根据所述摄像装置10采集的人体信号与设定的坐标系的对应关系获取人体信号在所述设定坐标系中的坐标位置。
其中的摄像装置10包括多个Kinect摄像头。该Kinect摄像头包括:设置位置不对称的红外投影机、彩色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其中的继电器30为延时继电器30。
为了方便对本实施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及附图2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给出了此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灏,未经张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01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均衡矿物质净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三层夹心式复合羽绒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