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柔性生物传感器的新型物联网排痰机及其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80235.5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6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柳召宾;周正辉;赵智博;冒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恒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23/00 | 分类号: | A61H23/00;A61B5/0402;A61B7/04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卫茂才 |
地址: | 2141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柔性 生物 传感器 新型 联网 排痰机 及其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柔性生物传感器的新型物联网排痰机及其控制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已研发并量产出高频脉冲排痰机设备,多台设备在三级甲等医院销售使用,相关授权专利已有几十份。目前根据医护人员的反馈可知,现有的设备基本都是离线式的治疗设备,医生只能现场观才能了解患者使用情况;并且现有的设备都没有特定生理指标检测功能,医护人员只能通过观察大致了解患者的使用感受。此外,医护人员每次为患者治疗时,都需要为每个患者重复设置治疗参数,这样更是费时费力。为此,需要着手开发一款智能型物联网排痰机,可以解决上述不足。首先,将设备与远程终端相通信,医护人员可在远程掌握患者使用设备时的某些特定生理指标和设备使用的参数,并且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写进患者的电子病历中,辅助医生更加准确的诊断疾病;同时设备具有记忆功能,同一个患者在设备使用时,自动记载之前的配置,省去医护人员设置排痰机治疗参数的重复劳动,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以及附加值。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基于柔性生物传感器的新型物联网排痰机及其控制系统。
基于柔性生物传感器的新型物联网排痰机,包括肺啰音电路及指纹识别电路,导联心电电路的AIN1端连接ARM的AIN1端,肺啰音电路的AIN2端连接ARM的AIN2端;指纹识别电路的MISO﹑MOSI﹑SCS﹑SPICLK端分别连接ARM的MISO﹑MOSI﹑SCS﹑SPICLK端;电源电路提供ARM电源;无线传输芯片的引脚13及引脚14引脚分别连接ARM的引脚30及29。
基于柔性生物传感器的新型物联网排痰机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初始化设备;
第二步:身份识别;
第三步:存在是否使用数据;如果是使用数据进入第四步;如果没使用数据
进入第五步,
第四步:读取并自动配置治疗模式,
第五步:医护人员手动配置频率、压力、时间参数并保存,
第六步:设备开启后,监测患者特定生理指标,监测包括肺部监测及心电监测,
第七步:采集数据并处理,
第八步:数据无线远程上传至服务器,形成电子病历供医生使用。
第六步的肺部监测步骤包括如下几步:
1. 肺啰音监测
2. 自动电子诊断啰音;
3. 排痰机主机显示啰音诊断结果;
4. 形成电子病历并保存;
5. 无线上传到服务器并显示终端;
6. 检查是否治疗结束,如果没结束第1步。继续监听并显示,一般治疗一次的时间是5-10分钟。
第六步的心电监测步骤包括如下几步:
1. Ⅱ导联心电图监测;
2. 心电图结果上传排痰机;
3. 排痰机主机显示心电图波形;
4. 形成电子病历并保存;
5. 无线上传到服务器并显示终端;
6. 检查是否治疗结束,如果没结束第1步。继续监听并显示,一般治疗一次的时间是5-1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关于排痰机辅助患者无创排痰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在之前申报的专利中都有所提及,在此不表。本专利侧重于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特定生理参数的检测,并且通过硬件电路和相关算法,自动判别肺啰音症状、自动上传心电图波形等。基于上述技术,可有效监测患者在排痰治疗时的生理状况,对治疗方式、治疗强度和治疗效果都可以有效的把握。同时监测数据可通过无线网络上传给远程无线终端,供医生诊断病情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简图。
图2是本发明的导联心电电路结构简图。
图3是本发明的肺啰音电路结构简图。
图4是本发明的指纹识别电路结构简图。
图5是本发明的ARM电路结构简图。
图6是本发明的无线传输芯的电路结构简图。
图7是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硬件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恒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恒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02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