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型中空玻璃用铝隔条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80727.4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8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宋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萃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袁红红 |
地址: | 2151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中空玻璃 用铝隔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玻璃用铝隔条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中空玻璃进行安装及密封操作的改良型中空玻璃用铝隔条的制备方法,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空玻璃隔热效果好,使用量越来越大,铝隔条是生产中空玻璃的必备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空玻璃的使用效果、使用年限及保温隔热功能。铝隔条的主要作用是在中空玻璃中起到将两边或多片玻璃均匀的隔开,起有效支撑的作用;同时,铝隔条使得两块玻璃之间形成中空,以提高中空玻璃的隔热效果。铝隔条主要以高纯铝为原材料,经几十道工艺处理后,其表面平整光滑、不氧化、不腐蚀,对干燥剂不产生任何影响,可有效消除雾化现象,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建材产品。
铝隔条和玻璃之间通常采用密封胶进行粘合,起到密封和固定的效果。在粘合过程中,铝隔条的左、右侧壁及外壁是有效粘合表面,其有效粘合面积较小,定位不便,加之其表面均为光滑面,粘合操作要求较高。因此,铝隔条的定位及粘合质量直接影响了中空玻璃的密封性能以及安装稳定性。在现行技术中,人们只是注重于改进密封胶的性能及密封操作,往往忽略了对于铝隔条结构的改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型中空玻璃用铝隔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序安排合理,操作简便,制得的铝隔条使得中空玻璃的安装更为方便,密封性能更为优良。
本发明是一种改良型中空玻璃用铝隔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材备料,b)机加工“凹”型件,c)焊前处理,d)焊接处理,e)焊后处理。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a)中,铝隔条中的“凹”型件的坯料为铝质薄板,宽度约为2.4-2.6cm,厚度约为0.2-0.3mm;外壁的坯料为长条形铝质薄板,其宽度约为1.4-1.5cm,厚度约为0.25-0.3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b)中,该工序主要包括压制通气孔和铝质薄板的折弯处理;其中,通气孔采用双列高速冲压针孔模进行加工,两列成型通气孔之间的间距约为0.55-0.6cm,孔径约为0.12-0.15mm;铝质薄板的折弯处理在折弯机上进行,折弯角度为90°,折弯处理后所形成的内壁宽度约为1-1.2cm,左、右侧壁的宽度相当,约为0.7c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c)中,过程如下:首先,配制浓度为3%-4%的氢氧化钠溶液,将铝件充分浸没,碱洗处理7-8分钟,溶液温度控制在30℃-35℃;然后,使用清水流动冲洗;接着,将铝件浸没在浓度为10%-12%的硝酸溶液中,酸洗处理1-2分钟,溶液调至室温;最后,使用流动清水冲洗后,用风机吹干。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步骤d)中,焊接处理的设备选用超声波铝带焊接机,其功率箱的转换频率为20KHz,输出电压为1000V;焊头由钛合金制成,其移动速度控制在0.014-0.015m/s;气动主机中的自动压紧装置的压紧力约为0.5-0.6Kg。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改良型中空玻璃用铝隔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序安排合理,制备工艺简便,成本适中,铝隔条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中空玻璃在实施定位和密封操作时更为便捷,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空玻璃的密封条件和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改良型中空玻璃用铝隔条的制备方法的工序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改良型中空玻璃用铝隔条的制备方法的工序步骤图;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材备料,b)机加工“凹”型件,c)焊前处理,d)焊接处理,e)焊后处理。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及的改良型中空玻璃用铝隔条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a)选材备料,铝隔条主要由“凹”型件和外壁组成;其中,“凹”型件包括内壁与左、右侧壁,其坯料为铝质薄板,宽度约为2.4cm,厚度约为0.2mm;外壁的坯料为长条形铝质薄板,其宽度约为1.4cm,厚度约为0.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萃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萃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07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