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突跳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80776.8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2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史洪斌;彭建华;张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7/52 | 分类号: | H01H37/52;H01H37/6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525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跳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温控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突跳开关。
背景技术
机械式温度控制器一般都是采用双金属片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传统的机械式温度控制器主要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中的第一、二接触片、安装于基座底部的并分别与第一、二接触片电性连接的第一、二接线片以及卡嵌于基座上的上盖和安装于上盖中的双金属片,其中,第二接触片通过与其一体连接的动簧片和第一接触片形成电性连接,形成通路。所述的基座设置有用于将双金属片及上盖封装于基座中的铝盖。所述基座中还安装有一绝缘执行杆,该绝缘执行杆一端与动簧片抵触,另一端穿过所述上盖与双金属片抵触。所述的第一、二触片与安装于所述基座底部的第一、二接线片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机械式温度控制器,双金属片受到的高温到达一定值后双金属片开始感温,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超温时),双金属片产生形变而向下凸出,从而带动绝缘执行杆向下移动,该绝缘执行杆则将动簧片向下推动,令第二接触片上的动簧片和第一接触片分离,从而第一接触片及第二接触片不导通,不再加热。当温度到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复位,从而带动绝缘执行杆向上移动,动簧片将向上复位,令第二接触片和第一接触片再次导通,加热电路继续工作。
上述结构的机械式温控器已沿用多年,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第一、第二接触片与接线片是铆接结构,铆接部分容易因高温造成接触片松动,一方面会造成过大的接触电阻和杂散电感,影响控制电路,另一方面由于接触片松动还会造成动簧片的接触不良,极大的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新型突跳开关。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突跳开关,包括基座、卡嵌于基座上的导向架、安装于导向架的双金属片、安装于基座内的动簧片和接线端子,所述基座设置有用于将双金属片及导向架封装于基座中的铝盖,所述基座内还设有绝缘执行杆,所述绝缘执行杆的一端与动簧片抵触,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架与双金属片抵触,所述接线端子穿过基座底部,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动端子和静端子,所述动端子和静端子相对布置,所述动簧片的一端与动端子固定,另一端作为动触点与静端子抵触。
本发明的新型突跳开关,简化了传统机械式温控器的接触片结构,避免了影响控制电路的接触电阻和杂散电感,而且接线端子直接穿过基座底部与基座卡接固定,保证了动簧片与接线端子的接触,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端子紧贴所述基座内壁,所述基座内设有接线端子限位槽,这样可以很好的定位接线端子,防止接线端子晃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簧片通过铆钉与所述动端子固定连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簧片与所述动端子一体成型,可进一步减少元件连接点。
所述接线端子穿出所述基座的部分通过变形止回,这样装配时,接线端子插入基座后,将接线端子穿出所述基座的部分钳压变形即可完成安装,简单方便。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线端子穿出所述基座的部分通过变形卡爪止回,这样也可以通过在接线端子上设置变形卡爪,装配时,接线端子插入基座后,将接线端子穿出所述基座的部分上的变形卡爪钳压变形即可卡住基座底部的穿孔,留出接线端子根部方便接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突跳式机械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突跳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本发明的新型突跳开关,包括基座1、卡嵌于基座1上的导向架2、安装于导向架2的双金属片3、安装于基座1内的动簧片11和接线端子12,基座1设置有用于将双金属片3及导向架2封装于基座1中的铝盖4,基座1内还设有绝缘执行杆13,绝缘执行杆13的一端与动簧片11抵触,另一端穿过导向架2与双金属片3抵触,所述接线端子穿过基座1底部,接线端子12包括动端子121和静端子122,动端子121和静端子122相对布置,动簧片11的一端与动端子121固定,另一端111作为动触点与静端子122抵触。接线端子12也就是动端子121和静端子122均紧贴基座1内壁,基座1内设有接线端子限位槽(图中未示出)。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07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燃气全预混进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3‑异色酮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