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较强粘附性的耐磨轮胎用橡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83264.7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2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卞武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光瑞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L23/16;C08K13/02;C08K3/36;C08K3/04;C08K5/09;C08K3/22;C08K3/34;C08J5/04;B60C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杨天娇 |
地址: | 2394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附 耐磨 轮胎 橡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较强粘附性的耐磨轮胎用橡胶。
背景技术
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现有车轮胎普遍存在耐磨性能差,轮胎胎面在磨损脱落后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的缺点。如何提高轮胎胎面耐磨性能,保证轮胎胎面具符合环保的要求是轮胎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自行车轮胎来说,要提高其耐磨性同时还要考虑到,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不然在下雨天路面湿滑,容易滑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较强粘附性的耐磨轮胎用橡胶,通过合理设计其配方,能够增加抗老化性能,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耐磨性能优异,抗,撕裂性能好,拉伸强度高,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增加与地面的附着性能,提高其湿地牵引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较强粘附性的耐磨轮胎用橡胶,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天然橡胶62-75份、三元乙丙橡胶22-28份、高分散白炭黑为40-70份、竹炭6-8份、增强填料4-7份、二氧化硅2-5份、防老剂4-6份、促进剂5-8份、硫化剂5-7份、防腐剂1-3份、成膜助剂3-6份、硬脂酸2-4份、白矿油为4-8份、间接法氧化锌为1-2.5份和粘土1-3份,将上述配方配比后使用密炼机混炼而成。
所述增强填料为尼龙纤维。
所述尼龙纤维的直径为0.1mm-0.2mm。
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天然橡胶70份、三元乙丙橡胶25份、高分散白炭黑为50份、竹炭7份、增强填料5份、二氧化硅4份、防老剂5份、促进剂6份、硫化剂6份、防腐剂5份、成膜助剂2份、硬脂酸3份、白矿油为5份、间接法氧化锌为2份和粘土2份。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能够增加抗老化性能,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耐磨性能优异,抗,撕裂性能好,拉伸强度高,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增加与地面的附着性能,提高其湿地牵引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较强粘附性的耐磨轮胎用橡胶,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天然橡胶70份、三元乙丙橡胶25份、高分散白炭黑为50份、竹炭7份、增强填料5份、二氧化硅4份、防老剂5份、促进剂6份、硫化剂6份、防腐剂5份、成膜助剂2份、硬脂酸3份、白矿油为5份、间接法氧化锌为2份和粘土2份,将上述配方配比后使用密炼机混炼而成;所述增强填料为尼龙纤维,尼龙纤维的直径为0.1mm-0.2mm。
实施例2,一种较强粘附性的耐磨轮胎用橡胶,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天然橡胶62份、三元乙丙橡胶22份、高分散白炭黑为40份、竹炭6份、增强填料4份、二氧化硅2份、防老剂4份、促进剂5份、硫化剂5份、防腐剂1份、成膜助剂3份、硬脂酸2份、白矿油为4份、间接法氧化锌为1份和粘土1份,将上述配方配比后使用密炼机混炼而成;所述增强填料为尼龙纤维,尼龙纤维的直径为0.1mm-0.2mm。
实施例3,一种较强粘附性的耐磨轮胎用橡胶,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天然橡胶75份、三元乙丙橡胶28份、高分散白炭黑为70份、竹炭8份、增强填料7份、二氧化硅5份、防老剂6份、促进剂8份、硫化剂7份、防腐剂2份、成膜助剂6份、硬脂酸4份、白矿油为8份、间接法氧化锌为2.5份和粘土3份,将上述配方配比后使用密炼机混炼而成,所述增强填料为尼龙纤维,尼龙纤维的直径为0.1mm-0.2mm。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光瑞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明光瑞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32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