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湿导电聚酯纤维切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4974.1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2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余宗哲;施中其;钟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中驰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672 | 分类号: | C08G63/672;C08K13/02;C08K3/04;C08K5/134;C08K5/526;D01F6/92;D01F1/09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来剑锋 |
地址: | 314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湿 导电 聚酯纤维 切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改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湿导电聚酯纤维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ET纤维自1941年由英国Whinfield和Dickson首次合成以来,由于其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热性好、耐光、耐磨和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最主要的聚酯纤维品种。然而PET纤维电阻大、导电率小、含水率低、透气性差、染色性差、易起球起毛、易沾污等缺点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衣物日益增加的多功能需求。
近年来,功能性PET纤维已称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如阻燃、导电、吸湿、抗起球等新型改性聚酯纤维得到开发和应用,改性手段如共聚、共混、表面接枝、填充、结晶改性及玻璃纤维增强改性等手段也不断得到运用。目前,已有报道的制备吸湿导电聚酯纤维的方法很多,基本上可以分为类:一类是物理改性:如改变喷丝板微孔形状或对纤维进行特殊处理,纺制得到表面具有沟槽的异形纤维,利用纤维表面沟槽产生的毛细现象,使汗水得到扩散和芯吸。此种方法的缺点是喷丝板设计比较麻烦,且纺丝工艺条件要求较高。也有利用双组分复合共纺的方法,将亲水材料作为共纺复合纤维的芯层,将具有异形截面的常规聚酯作为复合共纺纤维的皮层,制得吸湿排汗纤维,但此种方法成本高、操作麻烦。也有采用共混的方法,将另一类是化学改性,在聚酯高分子链上引入亲水基团,提高聚酯纤维的吸湿排汗性能。此种方法虽然可以获得永久的亲水性聚酯纤维,但生产工艺复杂,操作麻烦,且成本较高。还有用亲水性高分子物质对聚酯纤维进行表面覆盖,此法由于操作复杂,生产条件控制严格,难以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采用嵌段共聚的方法将具有亲水性的聚甘油引入到PET分子链上,并加入炭黑导电粉,制得了具有良好导电性、吸湿性的PET切片,此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添加量少、成本较低、制备方法简单、不影响PET纤维固有物理性能的导电吸湿聚酯纤维切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电吸湿聚脂纤维切片,它由PTA、EG、炭黑、聚甘油、催化剂乙二醇锑和抗氧化剂组成,其中PTA与EG的质量比为: 60~65:35~40;其余辅料添加量按与PTA质量比:炭黑1~5%,聚甘油2~10%,催化剂乙二醇锑0.1%~0.2%,抗氧化剂0.05%~0.2%。
所述的炭黑为超导电炭黑,其粒径在15~25nm,pH值7~8,比表面积200~400m2/g,吸碘值650~750g/kg,加热减量≤0.5%。
所述的抗氧化剂为抗氧化剂1076与抗氧化剂168的混合物,二者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45%~60%抗氧化剂1076,40~55%抗氧化剂168。
上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质量比称取配方量的PTA和 EG加入到聚合反应釜内,启动搅拌在0.2~0.4MPa压力下升温至260°C~265°C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到理论出水量的95%以上时,加入配方量的炭黑、抗氧化剂和聚甘油,在真空度为250~350Pa、温度为265°C~270°C条件下缩聚0.5h~1h,逐步转入真空度为20~60Pa,温度升至275°C~280°C缩聚反应2.5h~3h;
(2)当熔体特性粘度在0.624±0.003dl/g时出料、冷却、切粒、干燥,即得所述的吸湿导电聚酯纤维切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本发明制备吸湿导电PET纤维切片,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制得的切片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吸湿性能。对所得切片进行电阻率测定,与常规PET纤维切片相比,电阻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电阻率为8.3×104W/cm左右。将切片熔融纺丝进行吸湿率测定,吸湿率为3.8~5.2%,常规PET纤维最高吸湿率为0.4~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吸湿导电聚酯纤维切片,它由PTA、EG、炭黑、聚甘油、催化剂乙二醇锑和抗氧化剂组成,其中PTA与EG的质量比为: 60:40;其余辅料添加量按与PTA质量比:炭黑5%,聚甘油10%,催化剂乙二醇锑0.1%,抗氧化剂0.05%,抗氧化剂由质量比为1:1的抗氧化剂1076和抗氧化剂168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中驰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桐乡市中驰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49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