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醇制风味蚕蛹食品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5072.X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6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邹宇晓;廖森泰;林光月;施英;穆利霞;刘凡;沈维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106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味 蚕蛹 食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醇制风味蚕蛹食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养蚕大国,蚕蛹的食用历史由来已久,民间一直将蚕蛹奉为营养滋补之上品。现代营养学研究结果显示,鲜蚕蛹富含蛋白、脂肪、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营养素,其粗蛋白含量高达14%-15%,且为含有18种氨基酸的完全蛋白,必需氨基酸均衡性好,易被人体吸收,是一种比猪肉、羊肉、鸡蛋、牛奶更具营养价值的优质蛋白资源,故民间一直就有“七个蚕蛹一个蛋”的说法。
目前,蚕蛹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食品新资源名单”中唯一的昆虫类食品,但其食用方式还局限于鲜销鲜食的传统模式,产品储存期短,而深加工的产品也不多见,主要是因为蚕蛹在深加工过程中有以下技术问题难以突破:(1)蚕蛹腥味较重,蛹壳适口性较差,部分人群难以接受;(2)蚕蛹长时间干燥脱水易发生组织塌陷变形,产品外观不佳,严重影响后续深加工。因此,改变传统的加工模式,获得一种节能环保、脱水脱腥且能保持蚕蛹完整外形的加工方法,是今后蚕蛹即食食品加工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醇制风味蚕蛹食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一种醇制风味蚕蛹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烫漂护色:挑选结茧5~9日的新鲜健康蚕蛹,沸水中烫漂2~3min,捞起沥干;
2)梯度醇制:烫漂护色后的蚕蛹装入网状铁笼,采用不同酒精度的醇溶液进行梯度醇制处理,处理后的醇制液经吸附剂脱色、脱味后回收重复利用;
3)真空油炸:梯度醇制后的蚕蛹进行真空油炸,经真空包装、杀菌制成成品。
所述步骤2)的醇溶液为含有香辛料的白酒浸出液。
所述香辛料为桂圆、肉桂、八角、桂皮、丁香、干姜的部分或全部混合物,用量为醇溶液重量的8%~10%。
当香辛料采用桂圆、肉桂、八角、桂皮、丁香、干姜的全部混合物时,所述桂圆∶肉桂∶八角∶桂皮∶丁香∶干姜的重量比为5~7∶0.8~1.5∶0.6~1∶0.6~1∶0.8~1∶0.2~0.5。
所述步骤2)的梯度醇溶液的酒精度分别为20~25%、40~45%和60~65%。
所述步骤2)的梯度醇制处理采用逆流渗漉浸渍方法,处理时间分别为2~3天、6~8天和10~15天,处理次数分别为1次、1~2次和2~3次。
所述步骤2)的吸附剂为活性炭,用量为醇溶液重量的1%~3%。
所述步骤3)的真空油炸温度为80~90℃,油炸时间为20~30min,脱油时间为3~5min。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醇溶液对蚕蛹进行脱水、脱腥处理,有别于传统有机溶剂处理,节能环保,易操作;
2)本发明对蚕蛹采用梯度醇制处理,很好地保持了蚕蛹原有形状,避免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发生塌陷变形,且具脱水、脱腥和增加风味的作用;
3)本发明采用真空油炸处理,可有效防止蚕蛹在加工过程中的氧化,进一步提升蚕蛹的口感和风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挑选结茧5~9日的新鲜健康蚕蛹,沸水中烫漂2~3min,捞起沥干;沥干后的蚕蛹装入网状铁笼,分别采用酒精度为20%、40%和60%的醇溶液进行逆流渗漉浸渍处理2天、6天和10天,处理次数分别为1次、2次和3次,其中醇溶液为含有桂圆、肉桂、八角、桂皮、丁香、干姜混合香辛料的白酒浸出液,各成分之间重量比为桂圆∶肉桂∶八角∶桂皮∶丁香∶干姜=6∶1∶0.8∶0.8∶1∶0.4,用量为醇溶液重量的8%;处理后的醇制液添加其重量1%的活性炭脱色、脱味处理后回收重复利用;醇制后的蚕蛹进行真空油炸,保持油炸温度为80℃,油炸时间为30min,脱油时间为3min,而后经真空包装、杀菌制成醇制风味蚕蛹食品;经感官评定所得醇制风味蚕蛹食品保持了蚕蛹原有形状,未发生塌陷变形,口感酥脆,香气怡人。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50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