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木板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6353.7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5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龚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7/08;B32B7/12;B32B3/0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木 板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木板材结构。
背景技术
聚录乙烯塑料挤出板材是一种新型材料,是由聚录乙烯树脂利用挤出工艺制成,由于聚录乙烯板分子键的不规则性增加,极性增加,使树脂的溶解性增大,化学稳定性也相对增加,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耐酸、碱、盐及氧化剂等的腐蚀,也提高了树脂的热变形温度的机械性能。但是由于聚录乙烯树脂加工粘度比一般PVC至少高一倍,且聚录乙烯密度大,导致加工难度提高,因此不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且结构比较单一,表面质感差,装饰性能也相对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连接性能非常稳定,且装饰性能强,不仅可以作为墙面装饰板,也可作为地板使用,同时防火阻燃性能好,不易受到损坏的塑木板材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发明的塑木板材结构,包括塑木板,塑木板为两个,两塑木板靠近顶部处设有表面板层,表面板层位于两塑木板之间,表面板层下表面设有中间板层,中间板层通过螺栓结构件与表面板层可拆卸连接,中间板层下表面设有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厚度大于中间板层厚度,且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与中间板层之间卡接,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下表面设有聚录乙烯硬片层,聚录乙烯硬片层布设有数个钢片,聚录乙烯硬片层下表面设有胶层,胶层厚度小于聚录乙烯硬片层厚度,胶层下表面设有聚录乙烯树脂层,聚录乙烯树脂层通过固定板与胶层连接,固定板竖向设置在聚录乙烯树脂层及胶层中部。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聚录乙烯硬片层与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通过粘接剂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表面设有横向凸条。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中间板层下表面设有横向凹槽。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发明所述聚录乙烯硬片层的厚度在0.1-0.6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塑木板材结构连接性能非常稳定,且装饰性能强,不仅可以作为墙面装饰板,也可作为地板使用,同时防火阻燃性能好,不易受到损坏,硬度高,耐磨性强,不易变形,健康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塑木板;2.表面板层;3.中间板层;4.螺栓结构;5.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6.聚录乙烯硬片层;7.胶层;8.聚录乙烯树脂层;9.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塑木板材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塑木板1,塑木板1为两个,两塑木板1靠近顶部处设有表面板层2,表面板层2位于两塑木板1之间,表面板层2下表面设有中间板层3,中间板层3通过螺栓结构件4与表面板层2可拆卸连接,中间板层3下表面设有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5,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5厚度大于中间板层3厚度,且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5与中间板层3之间卡接,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5下表面设有聚录乙烯硬片层6,聚录乙烯硬片层6布设有数个钢片,聚录乙烯硬片层6下表面设有胶层7,胶层7厚度小于聚录乙烯硬片层6厚度,胶层7下表面设有聚录乙烯树脂层8,聚录乙烯树脂层8通过固定板9与胶层7连接,固定板9竖向设置在聚录乙烯树脂层8及胶层7中部,所述聚录乙烯硬片层6与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5通过粘接剂连接,所述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5表面设有横向凸条,所述中间板层3下表面设有横向凹槽,所述聚录乙烯硬片层6的厚度在0.1-0.6mm之间。
本发明的塑木板材结构连接性能非常稳定,且装饰性能强,不仅可以作为墙面装饰板,也可作为地板使用,同时防火阻燃性能好,不易受到损坏,硬度高,耐磨性强,不易变形,健康环保。所述聚录乙烯硬片层6与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5通过粘接剂连接,具有良好的粘接性,使用性能强;所述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5表面设有横向凸条,所述中间板层3下表面设有横向凹槽,便于中间板层3与聚录乙烯发泡基材层5之间的连接;所述聚录乙烯硬片层6的厚度在0.1-0.6mm之间,符合设计需求。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63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