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及航空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7332.7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8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岳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047 | 分类号: | F02C7/04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宋少娜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进气道防冰 系统 航空发动机 | ||
1.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气结构、换热结构和排气结构,所述换热结构内设置有数个导流装置,通过所述引气结构引入的热气进入所述换热结构,并通过所述换热结构内的所述导流装置进行导流,使热气在所述换热结构内螺旋前进,换热后,通过所述排气结构排出;
所述换热结构包括由进气道前帽罩和短舱前壁面共同构成的换热通道;
所述换热通道内设置有集气腔,通过所述引气结构引入的热气首先进入所述集气腔内,然后通过所述集气腔进入所述导流装置;
其中,所述集气腔上设置有喷气孔,通过所述引气结构引入的热气首先进入所述换热结构内的所述集气腔内,然后通过所述集气腔上的所述喷气孔喷出;
所述集气腔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对设置,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部设置在所述短舱前壁面上,且与所述短舱前壁面紧密贴合,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进气道前帽罩的内壁面紧密贴合,所述第一侧部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进气结构连接的进气口,所述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的侧壁面上均设置有喷气孔;
所述集气腔关于发动机进气道的中面对称,所述换热通道上与所述排气结构连通的排气口与所述集气腔的位置相对,所述排气口也关于发动机进气道的中面对称,所述排气口距离所述集气腔的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上设置的所述喷气孔的周向距离一致;
所述导流装置为旋流器,所述旋流器设置在所述换热通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部设置在所述短舱前壁面上,且与所述短舱前壁面紧密贴合,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进气道前帽罩的内壁面紧密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器包括旋流器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旋流器框架内的旋流叶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结构包括引气管,所述引气管分别与短舱后壁面和所述短舱前壁面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引气管引入的气流进入所述换热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分别与发动机进气道内壁面和所述短舱前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换热通道,另一端连通发动机进气道内或短舱蒙皮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孔的直径范围为0.2mm~8mm。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内还设置有防冰温度传感器,所述防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所述排气结构的位置,所述防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引气量调节机构,所述引气量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引气结构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气量调节机构为防冰控制活门。
9.一种航空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73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微电脑喷射控制转换系统
- 下一篇:低噪声电站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