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油菜茎基溃疡病的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8160.5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5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彬;陈长军;粟寒;李晓琪;杨静;吴翠萍;吴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7/18 | 分类号: | A01N47/18;A01P3/00;A01N43/653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袁静 |
地址: | 2100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油菜 溃疡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油菜茎基溃疡病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多菌灵化学名为N-(2-苯骈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是一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主要抑菌机制是通过抑制菌体的有丝分裂过程,最终导致病菌死亡。多菌灵对多种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引起的作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效,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和果蔬贮藏中的病害防治。
戊唑醇是一种病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作用于植物病原菌菌体中麦角甾醇合成的中断,进而表现为强烈的抑菌作用。该药剂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对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纲的真菌具有优良的抑菌活性,在田间表现出优异的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对作物和环境安全。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植物。由Leptosphaeria maculans引起的茎基溃疡病是油菜生产的瓶颈因子,是导致世界范围内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原菌无性世代为茎点霉属(Phoma lingam),对油菜具有强致病性;广泛存在于澳大利亚、欧洲及北美等多个油菜产区;列入我国病害检疫性对象。在我国仅存在弱致病性的L.biglobosa,其无性世代也是茎点霉属P.lingam,对油菜的生产威胁较小。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口油菜籽数量逐年扩大,在港区、炼油厂周围散落的油菜籽导致油菜茎基溃疡病潜在的扩散风险,因此,研发针对该检疫性病害的防控药剂、建立我国油菜安全生产的“防火墙”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油菜茎基溃疡病的组合物,其活性成分多菌灵和戊唑醇,对防治油菜茎基溃疡病具有增效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治油菜茎基溃疡病的组合物,活性成分为多菌灵和戊唑醇,多菌灵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戊唑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20%。
所述戊唑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20%。
多菌灵和戊唑醇的质量比为(0.1~10):1。
所述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水乳剂。
本发明组合物的活性成分为多菌灵和戊唑醇,对油菜茎基溃疡病防效优异。对比试验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对油菜茎基溃疡病的防效大于多菌灵和戊唑醇分别作用防效之和,说明本发明组合物中多菌灵和戊唑醇在防治油菜茎基溃疡病方面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另外,采用本发明组合物防治油菜茎基溃疡病,在保证防效的情况下,减少了多菌灵和戊唑醇的用 量,从而降低了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潜在抗药性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制剂实施例1 20%可湿性粉剂
20%可湿性粉剂由下述质量份的组分组成:
按照上述组成称取各组分,混合均匀,调节pH值至5~7,得到20%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2 30%水乳剂
30%水乳剂由下述质量份的组分组成:
按照上述组成称取各组分,混合后乳化成均一体系,得到30%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3 60%悬浮剂
60%悬浮剂由下述质量份的组分组成:
按照上述组成称取各组分,混合后乳化成均一体系,得到60%悬浮剂。
药效实施例1
采用制剂实施例1制备的20%可湿性粉剂来验证本发明组合物的药效。
采用20%可湿性粉剂处理油菜种子3h,播于温室内,防治油菜茎基溃疡病;分别以多菌灵和戊唑醇为活性成分配成上述可湿性粉剂(活性成分的含量同制剂实施例1中20%可湿性粉剂中相同成分)制作对照。空白对照中以清水替代药物。在本实施例中各实验每亩种子用量相同。药后30天后,调查防效。结果表明:药剂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防效差异显著;多菌灵和戊唑醇的增效显著,与单剂的防效差异极显著。在保证高防效的前提下,30%水乳剂中各活性成分的使用量较少!
表1 20%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茎基溃疡病的防效(%)
药效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京农业大学,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81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