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压器的压气机的出口角度的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88666.6 | 申请日: | 2014-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9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善果;李宏星;李家钊;徐晓通;罗日勇;陶勇;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4 | 分类号: | G01B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压气 出口 角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器的压气机的出口角度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增压器压气机的出口管的安装角度关系到增压器压气机的出口管是否能与汽车底盘的相关零件联接,因此发动机出厂时,增压器压气机的出口角度是一个重要的质检项目。
现已技术中,主要使用简易三坐标机进行检测增压器压气机的出口角度,但简易三坐标机价格比较昂贵,较便宜的一台也要十多万人民币,并且使用简易三坐标的所需的检测时间较长,检测一台发动机大概要30分钟左右,检测效率低,因此只能对发动机增压器压气机的出口角度进行抽检,这样就难免会有不合格品出厂,废品率相对较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的压气机的出口角度的测量装置,从而克服使用简易三坐标机检测出来角度的效率低、废品率相对较高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压器的压气机的出口角度的测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量角器,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压气机的出口管的端面抵接;细绳,细绳的一端固定在量角器的零刻度线的中心;重力件,重力件固定在细绳的另一端。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量角器由铝板制成。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重力件为六角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测量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简单快速,只需5秒钟即可测量完毕,大大提供了工作效率,而且该测量装置的成本低廉,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增压器的压气机的出口角度的测量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增压器的压气机的出口角度的测量装置的原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量角器,11-零刻度线,2-细绳,3-重力件,4-出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增压器的压气机的出口角度的测量装置包括量角器1、细绳2和重力件3。细绳2的一端固定在量角器1的零刻度线11的中心上,另一端用于固定重力件3。
优选地,量角器1由铝板等较轻金属制成,重力件3为六角螺母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较小零件。
如图2所示,测量时,测量装置的量角器1的零刻度线11形成的直线BD抵靠在增压器的压气机的出口管4的端面上,出口管4的中心轴线为OA,同时由于重力件3受到重力,带动细绳2下垂,形成直线AE。
∠AOB即是增压器压气机出口管4的安装角度,而∠OAB=∠ACB=90°,根据三角形相似性质:∠AOB=∠CAB,同时∠DAE=∠CAB。由此,∠DAE=∠AOB,即细绳2和重力件3下垂形成的直线在量角器1上对应的角度即为增压器压气机的出口角度,可在测量中直接读出。
本发明的测量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简单快速,只需5秒钟即可测量完毕,大大提供了工作效率,而且该测量装置的成本低廉,降低了成本。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86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