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集液器和夹心活塞的液封蓄能器及其液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89979.3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4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启星 |
主分类号: | F15B1/04 | 分类号: | F15B1/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10015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集液器 夹心 活塞 蓄能器 及其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一种蓄能器及其液压操控系统,属于液压传动系统领域。本发明简称液封蓄能器。
背景技术:蓄能器有囊式蓄能器、活塞式蓄能器和膜片式蓄能器三大类,其中囊式蓄能器和膜片式蓄能器都有橡胶皮突然破裂的危险,不适合应用于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中,比如车、船、飞机等;活塞式蓄能器没有橡胶皮突然破裂的危险,可靠性高,但是,目前活塞式蓄能器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既要活塞隔离气体和液体的性能好,又要活塞与缸体的摩擦力小,这是一对矛盾。具体说,如果要提高气体与液体的隔离性能,需要加大活塞密封圈相对于缸体的正压力,所以摩擦力增大,使得响应不灵敏;反过来,如果要增加响应灵敏度,应该减小活塞的摩擦力,又会使得气体与液体的隔离性能变差,产生液体向气压腔渗漏以及气体泄漏等缺点。
发明目的:如果能够克服这些缺点,使得活塞式蓄能器既是隔离气体和液体的性能好,又是响应灵敏度高,那么活塞式蓄能器就能够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在车、船、飞机等设备中充当助力装置。本发明的蓄能器具体目标是:①安全可靠,不会突然损坏失灵;②气液隔离性好;③响应灵敏度高;④经久耐用;⑤工作压力高且准恒压;⑥效率高;⑦体积小;⑧制作成本低廉;⑨结构简单、维护方便;⑩基于这种蓄能器,可以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驱动制动器、转向器、油门、离合器、换挡机构、飞机升降舵等等执行机构。
为了叙述简便,先给出以下约定:
●压力液腔YYQ中充满了压力液YLY,但是压力液YLY并没有在图中标出,仅在说明书中给出描述;同理,气压腔QYQ中的高压气体GYQT也没标出。
●压力(温度)设定值有三个:标称值、上限值和下限值,准恒压(准恒温)是指压力(温度)在以设定的标称值为中心的小范围内变化,或者是在设定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之间变化。
●传感器总是和比较器结合使用而产生控制信号,比如,预先在位置比较器中设定好一个“补液阈值电位”,当弹簧长度到达某个规定长度时,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电位强度就超过了“补液阈值电位”,这时,位置比较器的输出值就翻转,就是向注液泵发出“注液信号”,注液泵起动,向液压缸注液。这个过程,以下简称为位置传感/比较器发出注液信号;类似的,有压力传感/比较器发出加热信号或冷却信号,满液传感/比较器发出停机信号等。比较器设计在控制系统中,没有在图中标出。
●大写字母构成器件标号,数字为下标为器件编号,如ZK1、GZG2、DK1等等。
●活塞上都带有密封圈,通常不再特别强调,活塞在其中运动的缸称为活塞缸,活塞缸的最高位置称为活塞缸顶。
●集液器的全称为“集液排液器”,兼有集液和排液的功能。
●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线统一由XHX作为示意,不逐个详细标出。
●高压气体罐和高压气体腔简称为气体罐QTG和气体腔QTQ。
液封蓄能器是基于高压气体进行工作的,所以在描述液封蓄能器工作原理之前,先对高压气体GYQT和已有的活塞式蓄能器给出说明,
在常温范围(-20~100℃)内,高压气体GYQT包括超流体(如二氧化碳)、气体(如氮气、氩气等)和液气共存的饱和汽BHQ(如制冷剂氟利昂、氨等),高压气体又称为储压气体或储压剂。
已有的活塞式蓄能器的基本原理是:
一个活塞HS将活塞缸HSG分割成气压腔(上腔)和液压腔(下腔)两部分,气压腔充注高压气体,压力为PQ,液压腔底部有一个注排口管道(ZPK),压力液由此注入和排出,压力液压力为PY,活塞的摩擦力为FM;活塞面积为S,当注液泵向液压腔注液时,PQ+FM/S=PY;当液压腔向外排液作功时,PQ=PY+FM/S,(符号PQ、PY、FM、S与附图无关,只作理论分析用),通常PQ和PY远大于FM/S,可以认为PQ≈PY,所以液压腔中的压力液具有很高的压力。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为了防止液压腔的压力液漏向气压,活塞密封圈要与活塞缸内壁压得很紧,使得活塞反应灵敏度降低,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活塞反应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启星;,未经陈启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899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