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空间激光通信离轴反射式光学天线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90726.8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8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帅;陈祥;付灵丽;夏方园;李向阳;薛婧婧;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17/06 | 分类号: | G02B1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空间 激光 通信 反射 光学 天线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空间激光通信的离轴反射式光学天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确定光学天线物镜的初始结构参数;所述物镜包括主镜、次镜和三镜;所述初始结构参数包括主镜的偏心率e1、次镜的偏心率e2、三镜的偏心率e3,主镜与次镜间距d1、次镜与三镜的间距d2、三镜与主镜的间距d3以及主镜、次镜、三镜的半径r1、r2、r3;
具体确定方式如下:
(1a)利用下式得到三级像差系数为SⅠ、SⅡ、SⅢ、SⅣ和SⅤ:
SⅠ=∑h·P+∑h4·K (1)
SⅡ=∑y·P-J∑W+∑h3·y·K (2)
SⅢ=∑P·y2/h-2J∑W·y/h+J2∑Φ+∑h2·y2·K (3)
SⅣ=∑Π/h (4)
SⅤ=∑P·y3/h2-3J∑W·y2/h2+J2∑(y/h)·(3Φ+Π/h)-J3∑(1/h2)·Δ·(1/n2)+∑h·y3·K(5)
其中:J为贝赛尔函数,h为物镜口径的半径,P=(Δu/(1/Δn))2·(Δu/n),W=Δu/(1/Δn)·(Δu/n),Π=Δ(u·n)/(nn′),Φ=1/h·(Δ(u/n)),K=-(e2/R3)·Δn,y2=2Rx-(1-e2)x2,e为二次曲面的偏心率,R为顶点曲率半径,u为物方数值孔径,u′为像方数值孔径,n为物方折射率,n′为像方折射率,Δ表示微分,x为非球面的旋转对称轴,y为入射光线在非球面上的高度;
(1b)对于反射式光学天线,n=n′=1,令h1=1,u1′=u2=β,u2′=1,J=1,R=2α1/(β1+1);其中h1为主镜口径的半径,h2为次镜口径的半径,u1′为主镜像方孔径角,u2为次镜物方孔径角,u2′为次镜像方孔径角;α1=h2/h1,表示次镜对主镜的遮挡比,β1为次镜的放大倍率;
将上述参数代入到公式(1)-(5)中得到SⅠ、SⅡ、SⅢ解析式,并另SⅠ=0、SⅡ=0、SⅢ=0,通过公式(6)-(8)计算得出主镜、次镜和三镜的偏心率e1、e2、e3:
SⅠ=A1e12+B1e22+C1e32+D1; (6)
SⅡ=A2e12+B2e22+C2e32+D2; (7)
SⅢ=A3e12+B3e22+C3e32+D3; (8)
其中
A1=1/4·β13β23
B1=-1/4·α13β23(1+β13)
C1=1/4·α1α2(1+β2)3
D1=1/4·(-β13β23+α1β23(1+β1)(1-β1)2-α1α2(1+β2)(1-β2)2)
A2=0
B2=-(α1-1)β23(1+β1)3/4β1β2
C2=(α2(α1-1)+β1(1-α2))(1+β2)3/4β1β2
D2=(α1-1)β23(1+β1)(1-β1)2/4β1β2-(α2(α1-1)+β1(1-α2))(1+β2)(1-β2)2/(4β1β2)-1/2
A3=0
B3=-β2(α1-1)2(1-β1)3/4α1β12
C3=(α2(α1-1)+β1(1-α2))2(1-β2)3/4α1α2β12β22
D3=β2(α1-1)2(1+β1)(1-β1)2/4α1β12-(α2(α1-1)+β1(1-α2))2(1+β2)(1-β2)2/4α1α2β12β22-β2(α1-1)(1+β1)(1-β1)/α1β1-β1β2+β2(1+β1)/α1-(1+β1)/α1α2-(α2(α1-1)+β1(1-α2))(1+β1)(1-β1)/α1α2β1β2
其中α1为次镜对主镜的遮挡比,α2为三镜对次镜的遮挡比,β1为次镜的放大率,β2为三镜的放大率;
(1c)利用下式并根据主镜与次镜间距d1、次镜与三镜的间距d2、三镜与主镜的间距d3确定主镜、次镜和三镜的半径r1、r2、r3:
SⅣ=1/r1+1/r2+1/r3 (9)
1/f=(r1r2-2r2d1)/(2r1-4d1-2r2)-d2 (10)
d3/f=(2(r1r3-2r3d1-r2r3)+1)/2r1r2 (11)
(1d)确定物镜的初始结构参数确定后,将主镜孔径离轴,使主光束无遮挡即可,离轴量为主镜的有效口径,最终得到物镜离轴后的初始结构;
(2)光学天线的整体初始结构;
(2a)根据光学天线放大倍率和物镜焦距确定目镜焦距;
f目镜=f物镜/Γ,其中f目镜为目镜焦距,f物镜=为物镜焦距,Γ为放大倍率;
(2b)进行物镜与目镜光路拼接,得到光学天线的整体初始结构;
(3)通过控制优化主镜半径、次镜半径、三镜半径、目镜半径、镜组间距离d1、d2、d3以及光学天线整体初始结构的焦距、球差、场曲、像散和畸变进行像差校正;
(4)误差分析
光学天线误差分析主要由仿真设计结果、镜面加工误差、光机装调误差和环境条件影响。
(4a)通过对加工误差和光机装调误差进行分析,计算出给定公差范围内的波像差变化值,用于判断光学天线像质是否满足要求;
(4b)在步骤(4a)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影响造成的误差分析,确定波像差预算;所述的环境影响包括重力、湿度、热冲击、沉降、蠕动特性、老化、空间辐射、微振动和偶然误差;
(5)收发隔离度分析
(5a)对步骤(4)误差分析调整后的光学天线的结构进行隔离度分析建模,并通过仿真成像结果,验证光学天线的建模正确性;
(5c)进行隔离度分析
设置点源透过率,照度以及杂散辐射比仿真参数,选择波长1064nm,选择光线数量进行模拟计算,最终得出隔离度指标,并判断光学天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满足则进入步骤(6),若不满足,则进入步骤(1)重新设计,直到满足条件,并进入步骤(6);
(6)光学天线设计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空间激光通信的离轴反射式光学天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c)中确定的不同影响对应的波像差预算为:重力为0.5nm(rms)、湿度为4nm(rms)、热冲击为10nm(rms)、沉降为4nm(rms)、蠕动特性为4nm(rms)、老化为5nm(rms)、空间辐射为5nm(rms)、微振动为5nm(rms)、偶然误差为5nm(rms)、光机装调为19.3nm(rms)、加工误差为19.6nm(r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07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