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官能团极性定向分布的活性焦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1072.0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1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高继慧;孙飞;朱玉雯;刘冬冬;吴少华;秦裕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10 | 分类号: | C01B31/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官能团 极性 定向 分布 活性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焦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活性焦的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具备污染物SO2深度脱除、可资源化利用、水资源消耗少、吸收剂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具有优越的发展前景。活性焦脱硫过程是利用其发达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官能团将烟气中SO2、O2、H2O等目标气体吸附、催化,使气相中的SO2转化为H2SO4,以液相赋存于活性焦孔隙中,再经H2SO4回收过程实现资源化利用及吸附剂再生。
现有活性焦烟气脱硫技术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赋存H2SO4的活性焦进行脱附再生,这是涉及硫资源回收和吸附剂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SO2的吸附、氧化过程在微孔(<2nm)中进行,且具有吡喃酮或类吡喃酮结构的碱性含氧官能团能极大地促进SO2的吸附;H2SO4的迁移和蓄积发生在中孔(2~50nm)、大孔(>50nm)内,且中孔及大孔表面羧基、酚羟基等极性官能团是H2O的吸附中心,在“极性吸引”作用下强化H2SO4从微孔迁移出来。由此可得,活性焦在脱硫过程中,其内部存在着SO2→H2SO4的分级赋存现象,即SO2吸附转化发生在微孔内,而副产物H2SO4赋存在中孔、大孔内。若在活性焦制备过程中有效控制孔隙结构及其表面官能团分布,则能够强化脱硫过程SO2→H2SO4反应及H2SO4迁移,有利于引导副产物H2SO4从孔结构中直接解吸出来,降低活性焦再生过程的能耗。
在本领域现阶段研究中,制备脱硫活性焦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活性焦通常采用气体活化法制备,在活化过程中,气体内扩散控制、气体与碳质间的反应控制往往同时发生作用,使得活性焦内部中孔很大程度上以扩宽微孔、烧穿孔壁的方式生成,微孔结构(特别是极微孔结构)遭到破坏。
(2)气体活化过程中,生成碱性含氧官能团数量与极微孔(<0.7nm)比表面积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极微孔结构扩宽、破坏,使得表面碱性官能团数量随之显著降低。
(3)气体活化温度一般高于700℃,极性含氧官能团由于热稳定性差,在高温条件下分解重组为吡喃酮类碱性官能团,活性焦中孔及大孔表面的极性官能团数量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气体活化法制备活性焦过程中,微孔破坏导致碱性官能团数量降低,以及中孔及大孔表面极性官能团数量极低的问题,而提供表面官能团极性定向分布的活性焦制备方法。
本发明表面官能团极性定向分布的活性焦制备方法按下列步骤实现:
一、将弱粘结性煤破碎后进行筛分,得到煤粒;
二、在空气流通的条件下,将步骤一得到的煤粒升温至180℃~280℃,停留4h~10h进行空气预氧化处理,得到预氧化处理后的煤粒;
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步骤二得到的预氧化处理后的煤粒以8℃/min~1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800℃,停留时间为0.5h~2h,得到炭化料;
四、对步骤三得到的炭化料进行活化,首先采用水蒸气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作为活化剂,在700℃~850℃进行活化,活化至烧失率达到25%~35%得到初期活化的活性焦;
五、对步骤四得到的初期活化的活性焦,采用CO2作为活化剂,在800℃~900℃进行活化,活化至烧失率达到50%~60%得到活性焦;
六、将步骤五得到的活性焦降温至200℃~300℃,在空气流通的条件下,停留2h~4h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得到表面官能团极性定向分布的活性焦;
其中步骤四所述的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百分数为0~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1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