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卤素液流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1227.0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4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赖勤志;张华民;程元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2/08 | 分类号: | H01M12/08;H01M2/1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负极 液流电池 锂离子 单电池 附着 电解液储液罐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活性 电池模块 负极反应 卤素离子 石墨材料 循环管路 正电解液 制造工艺 储液罐 碳材料 循环泵 锂金属 分隔 隔膜 脱嵌 嵌入 串联 电池 | ||
一种锂离子—卤素液流电池,由一节或二节以上单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模块、正电解液储液罐、负电解液储液罐、循环泵和循环管路组成。单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将正极、负极相分隔开的隔膜,负极由基体和其上附着的石墨材料组成,正极由基体和附着其上的碳材料;该电池由于负极反应采用锂离子的嵌入及脱嵌反应,正极采用卤素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电化学活性最高、能量密度高、结构及制造工艺简单的特点,相比锂金属卤素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流电池新体系,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卤素液流电池。
技术背景
锂离子电池是继铅酸电池、镉镍电池以及镍氢电池之后新一代二次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容量大、自放电少、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环境污染和工作温度范围宽等显著优点,做为电源更新换代产品,被认为是高容量、大功率电池的理想之选,是21世纪的绿色环保电源。
作为提供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比能量和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也是研究者研究的重点。目前,随着各种多功能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车、储能领域等发展,对使用的可逆二次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开发具有高比能量的可逆二次电池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采用锂金属作为电极的高比能量锂电池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是高比容量正极的应用。
卤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在水系液流电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包括锌溴、多硫化钠溴液流电池在内的体系正极均采用卤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卤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能量密度高、容量随电解液用量而提升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专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离子—卤素液流电池,由一节或二节以上单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模块、正电解液储液罐、负电解液储液罐、循环泵和循环管路组成;单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将正极、负极相分隔开的隔膜,负极由基体和其上附着的石墨材料组成,正极由基体和附着其上的碳材料;
所述电池的电解液为由锂盐作为溶质、该锂盐能够在其中电离的非水溶剂作为溶剂和卤素单质络合剂三部分组成,其中锂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活性物质的卤化锂,另一部分为支持电解质锂盐;
所述卤化锂为氟化锂、氯化锂、溴化锂、碘化锂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所述卤素单质络合剂为溴化季铵盐、溴化氮甲基乙基吡咯烷、溴化氮甲基乙基吡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支持电解质锂盐为LiBF4、LiClO4、LiFP6、LiAsF6、LiN(SO2CF3)2、LiSO2CF3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非水溶剂包括酯类中的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醚类中的乙二醇二甲醚、1,3-二氧戊环、四甘醇二甲醚,DMSO和离子液体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充电时,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嵌入负极的石墨材料中;卤素离子在正极形成卤素单质;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的石墨材料中脱嵌进入电解液中;卤素单质生成卤素。
所述卤素单质络合剂于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0.005~0.01M/L
所述卤化锂于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1~10M;
所述支持电解质锂盐于有机溶剂中的质量浓度为0.1~3M。
所述的正极为碳材料电极,碳材料为石墨化碳或非石墨化碳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该碳材料可以为颗粒状、纤维状、管状、片层状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碳材料经过编织、堆叠、压制或胶黏方法制备而成具备不同尺度的立体孔结构的碳材料电极,立体孔结构包括微孔、介孔、中孔和大孔中的二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12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耦合结构
- 下一篇:锂离子动力电池优化充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