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原纤维牛仔纺织面料的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1373.3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3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骆国清;舒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D02G3/04;D06C27/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5016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牛仔 纺织 面料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纺织面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竹原纤维牛仔纺织面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竹原纤维是采用物理、机械、生物特殊工艺方法制取的天然竹纤维。享有“会呼吸的生态纤维”和“纤维皇后”的美誉,被业内专家称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健康面料”,是继“棉、麻、丝、毛”之后的第五次纺织品革命。竹子生长在山林中,自身能够产生的负离子和“竹醌”避免了病虫害的侵扰,从而整个生长过程无需使用农药和化肥,而竹原纤维是通过物理加工而成,生产过程中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因此由竹原纤维生产出来的面料就沿袭了竹子的天然抗菌、抑菌、防螨、防臭和抗紫外线等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良好的染色性、美观性。
在本行业中大多数的“竹纤维”纺织制品大多数是竹浆粕生产的粘胶纤维制品,如中国专利ZL02113106.6公开的:绿色抗菌竹棉制品及其生产方法,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粘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已经使竹纤维的特性受到了化学变化和破坏,其纱线中的竹纤维已经基本上不再具备原竹纤维的优良特性,因权本领域的权威机构不认为该种粘胶制品为竹原纤维制品。
中国专利ZL02111380.7公开的竹纤维及其制造方法,该工艺生产出来的竹纤维制品操持了竹纤维优良的原有特性,为了与竹浆纤维区别开来,这种竹纤维被本行业称为竹原纤维。这种竹原纤维的研制成功,为制作具有真正竹原纤维特性的纺织制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该专利只是将竹子制成竹原纤维,如何将竹原纤维纺成纱、织成布,尚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因为很有必要对此开展进一步地研究工作。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102383236 B公开的一种抗菌保健面料,该面料的经纱线采用了含有竹原纤维的混纺纱,使生产出来的面料具备有竹原纤维的优良特性,具有抗菌、透气、抗紫外线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竹原纤维在纺织面料中的深加工及应用,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竹原纤维本身的制成率是非常低的,纤维的主体呈现偏粗、偏短,整齐度比较差,其长度非常不均,大多数的竹原纤维长度都小于20mm,且竹原纤维其平均细度一般都在2.0tex以下,所以CN 102383236 B公开的这种专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得到应用,大部分的竹原纤维都没办法得到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竹原纤维牛仔纺织面料的制备工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竹原纤维纺织面料的生产制备工艺,充分使用原生态的竹原纤维,制备出具有防臭、抗菌、抑菌、吸附性强、防紫外线等特性功能的牛仔纺织面料,提高本行业对竹原纤维这种原材料的研发水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竹原纤维牛仔纺织面料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一)经纱纱线的制备:采用由C97.2tex棉纱、C58.3tex棉纱以及OEC58.3tex竹节纱按照重量比为2: 1: 1,混合纺制形成混纺竹节纱线, 即经纱纱线;
(二)纬纱纱线的制备:采用由40D的竹原/C58.3tex棉竹纱、40D的竹原/C53tex棉竹纱按照重量比为2: 1,混合纺制形成含有竹原纤维的棉竹包芯纱线,即纬纱纱线;
(三)将上述步骤(一)制备好的经纱纱线与步骤(二)制备好的纬纱纱线通过织机以3/1右斜纹的地组织、2/2经重平的边组织进行织造,制成牛仔坯布;
(四)将步骤(三)制成的牛仔坯布经过烧毛、拉斜、预烘、预缩、检验工序制得竹原纤维牛仔纺织面料。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的棉竹纱的制备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清花工序:将竹原纤维加入柔软剂进行预处理,闷放24小时待用,然后将平均技术等级为2.8级的原棉与上述处理好的竹原纤维按照1:1进行人工粗混后上圆盘,形成束纤维;
2、梳棉工序:将步骤1的束纤维梳理成单纤维条子的状态,在该工序中,其锡林速度控制在300~350转/分,锡林针布选用AC2030*1515型的针布,且其刺辊速度控制在800~850转/分;
3、并条工序:采用两道并合方式进一步地改善步骤2制成的单纤维条子的均匀性和纤维的伸直度,其中:第一道采用6根并合,其牵伸倍数为6.7倍,第二道采用6根并合,其牵抻倍数为6.2倍;
4、粗纱工序:将步骤3中改善后的条子抽长拉细,制成一定形状的卷装粗纱,为成纱做准备;
5、细纱工序:将步骤4制成的粗纱牵伸拉细,制成所需要的纬纱号数的细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三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1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