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套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91456.2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8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由天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万玉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套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耳套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人的大脑深部有一个地方叫下视丘,里面有一个支配人体恒温的「定点」(set-point)构造,下视丘同时也是人体温度的中心点。当人体发烧时,也就是「定点」接受一些巡回在血流的发炎性化学物质之后调高的结果,所以下视丘是人体体温最早上扬的地方,而供应耳膜与供应下视丘的血流恰好互有交通,因此用耳膜温度来反映人体的温度最为适当,同时耳膜也是可以最早侦测到人体是否有发烧的地方。因此,因为耳温计能够准确的测得人体的体温,且同时因为其方便快捷的测量方式,越来越受医院和家庭使用者的欢迎。
在使用耳温计时,鉴于卫生方面的考虑,会使用耳套,在耳温计与人体接触时,避免人体直接与耳温枪的探头接触。现有的耳套是直接通过吹塑或注塑机注塑形成,耳套上的薄膜会比较厚,而且整个耳套也比较厚,会影响热量的传播,从而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并且现有耳套制造方法导致每一个耳套的成本高,对于大量、频繁使用的医用产品来说,无疑会增加患者的支出,进而增加治疗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耳套的制造方法,其不仅能够提高耳套的生产效率,且能够制造高品质的耳套。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耳套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1)准备制作耳套本体的片材,打孔机在片材上打内孔,该内孔的尺寸为耳套本体内径的尺寸;
(2)在片材上固定薄膜,并使薄膜覆盖所述内孔;
(3)按照耳套本体外径的尺寸,绕所述内孔剪裁一周形成的耳套。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在所述薄膜上覆设纸片,所述薄膜的尺寸不小于所述耳套本体的片材的尺寸,所述纸片的尺寸不小于所述薄膜的尺寸,采用热压复合薄膜于所述耳套本体上。
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所述薄膜的尺寸不小于耳套本体的片材的尺寸,,采用胶水将所述薄膜粘接于所述耳套本体上。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剪裁时,裁剪的宽度即为耳套的环形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耳套本体为椭圆形或圆形的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片材的材质为高分子聚合物耳套本体,所述薄膜为具有延展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原理、效果等进行说明:
上述耳套的制造方法耳套本体的厚度可根据片材选材的厚度决定,且能够根据片材的大小和耳套本体的大小,充分利用每一片片材,整个生产方法的耗时也大大缩小,容易机械化量产,生产效率高,制造过程环保,成品耳套容易传递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耳套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耳套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1)准备制作耳套本体的片材,打孔机在片材上打内孔,该内孔的尺寸为耳套本体内径的尺寸;
(2)在片材上固定薄膜,并使薄膜覆盖所述内孔;
(3)按照耳套本体外径的尺寸,绕所述内孔剪裁一周形成的耳套。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还包括,在所述薄膜上覆设纸片,采用热压复合薄膜于所述耳套本体上。所述薄膜的尺寸不小于所述耳套本体的片材的尺寸。所述纸片的优选覆盖所述椭圆形孔,并预留足够的宽度,至少使纸片的尺寸不小于薄膜的尺寸,确保进行热压复合时,不会损伤薄膜,甚至损伤耳套本体。
或者,在步骤(2)中,所述薄膜的尺寸不小于所述耳套本体的片材的尺寸,采用胶水将所述薄膜粘接于所述耳套本体上。
在步骤(1)中,先通过打孔机在成片的片材上打需要尺寸的内孔,该内孔的尺寸的大小根据探头上卡槽的形状尺寸决定;该内孔的形状可根据耳套本体的形状做适应性变化,为椭圆形或圆形。所述片材的材质为高分子聚合物耳套本体,所述薄膜为具有延展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
在步骤(3)中,在将薄膜固定于所述耳套本体上后,再进行剪裁,剪裁时,绕椭圆形孔剪裁一周,且剪裁的宽度即为耳套成品的宽度。最后,再按照需要进行包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万玉;,未经王万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14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