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客车用活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1915.7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8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郁宝;朱信科;吕志刚;张军海;李华丽;王小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2 | 分类号: | B61D1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客车 用活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客车用活顶结构,属于轨道车辆车体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铁路客车车辆限界。车辆限界一直制约着车顶上部空间的使用,然而车顶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设备。这就形成一对矛盾。如果根据不同车辆限界对整车的车顶进行单独设计,将增加产品的研发周期和成本,并且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铁路客车用活顶结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铁路客车用活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顶部分、固定在平顶部分前后两侧的弧形框架、与该弧形框架固定的圆顶部分,平顶部分、弧形框架、圆顶部分均固定在焊接骨架上,所述平顶部分固定有设备安装座,所述客车圆顶板上沿横向设置有活顶安装框并间隔固定有螺栓,所述螺栓上套装有压铁,所述圆顶部分的下底面通过密封胶条压在所述活顶安装框上,压铁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压在圆顶部分和客车圆顶板的上表面,从而实现圆顶部分与客车圆顶板之间的固定和密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具有如下进一步的特征:
1、所述平顶部分固定有导风筒。
2、所述平顶部分的左右两侧具有边梁,所述边梁上焊接有吊耳。
3、所述活顶安装框下方具有位于客车圆顶板下表面的车顶弯梁。
本发明的平顶部分为设备安装区域,通过此处断面的改变,降低设备安装区域高度,以此获得车顶设备足够的安装空间;圆顶部分完成与铁路客车车顶圆顶的连接,框架完成圆顶部分和平顶部分的连接,使本铁路客车活顶组成一体。
可见,使用本发明方案后,根据不同车辆限界要求,只需要对活顶结构进行设计即可满足设备安装高度的要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铁路客车用活顶结构剖视图。
图2本发明活顶结构的圆顶部分与客车圆顶板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如下:
1-圆顶部分,2-弧形框架,3-平顶部分,4-导风筒,5-设备安装座,6-密封胶条,7-螺栓,8-压铁,9-活顶安装框,10-车顶弯梁,11-客车圆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铁铁路客车用活顶结构,包括平顶部分3、固定在平顶部分3前后两侧的弧形框架2、与该弧形框架2固定的圆顶部分1,平顶部分3、弧形框架2、圆顶部分1均固定在焊接骨架上,平顶部分3固定有设备安装座5和导风筒4,平顶部分3的左右两侧具有边梁,边梁上焊接有吊耳。客车圆顶板11上沿横向设置有活顶安装框9并间隔固定有螺栓7,螺栓7上套装有压铁8,活顶安装框9下方具有位于客车圆顶板11下表面的车顶弯梁10。圆顶部分1的下底面通过密封胶条6压在活顶安装框9上,压铁8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压在圆顶部分1和客车圆顶板11的上表面,从而实现圆顶部分1与客车圆顶板11之间的固定和密封。
本活顶结构的平顶部分、弧形框架、圆顶部分通过其骨架焊接为一体,上部外表面蒙皮为2mm耐候钢板,与骨架焊接固定;下部外表面蒙皮为0.5mm镀锌薄板,用铆钉固定到骨架上。
在安装活顶前,先在客车圆顶的活顶口处按图纸焊接螺栓7和活顶安装框9;在活顶安装框9周圈布满密封胶条6;然后将活顶压在密封胶条6上;最后压铁8用来压紧活顶。完成活顶安装。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19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诊断装置和车载诊断系统
- 下一篇:新能源控制器硬件在环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