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解制药废水中残留土霉素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92072.2 | 申请日: | 2014-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6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龙;王桂华;马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6 | 分类号: | C02F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制药 水中 残留 土霉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降解制药废水中残留土霉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国,也是生产大国。但与此同时,在抗生素的生产过程中会产排大量的残留抗生素的废水。由于抗生素的抑菌、杀菌活性,致使这类废水可生化性差,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如果不能在抗生素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厂有效地去除残留的抗生素,它们会通过污水处理系统,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人们的生活用水。近年来,在人们生活用水中检测到抗生素的报道越来越多。而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存在带来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各种病原耐药菌的产生。这些耐药菌已对人体健康及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甚至还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残留抗生素的制药废水的处理一直是污水治理领域的一大难题,也是国内外水处理的研究热点之一。
土霉素属于四环素类抗生素,抗菌能力强,抗菌谱广,采用传统的好氧、厌氧或二者结合的方法,均难以生物降解。近年来,也有学者用蒙脱石、沸石等多孔型硅酸盐矿物质吸附污水中残留的土霉素,进而使污水得以净化,但这种方法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残留土霉素,只是土霉素的存在位点发生了改变,不适合于废水中残留土霉素的根治。因此,发展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土霉素废水处理方法,对土霉素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目前废水中残留土霉素处理方法存在的去除率低、成本高、操作复杂、容易带来二次污染等缺点,开展探寻方法新颖、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土霉素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降解制药废水中残留土霉素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不产生强毒性的副产物、处理成本低、效果稳定,使处理后的废水能够达到后续生化处理的要求,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该方法对废水土霉素的降解效果好、使用简便、易于企业产业化应用。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降解制药废水中残留土霉素的方法,其步骤为:以制药废水的体积为基准,将有效氯为10~13%的次氯酸钠溶液,按照体积百分比为0.1~1%的量加入到残留土霉素为50~300mg/L的制药废水中,搅拌处理5~20min,即可完全降解废水中残留的土霉素。
优选地,按照体积百分比为0.5%的量加入次氯酸钠溶液。
优选地,所述搅拌处理时间为15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方法新颖,成本低廉。本发明只需将次氯酸钠单一试剂投加到残留土霉素的制药废水中,无需再添加其它化学或生物试剂。
(2)方法简便,高效省时:本发明只需将有效氯为10~13%的次氯酸钠溶液按体积百分比为0.1~1%的量添加到残留50~300mg/mL土霉素的制药废水中,搅拌处理5~20min,即可完全降解所述废水中残留的土霉素。
(3)方法环境友好。本发明所使用的次氯酸钠溶液,常作为氧化剂用于饮用水的净化处理。所以,相对于其它化学氧化剂而言,本发明所用试剂环境友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取有效氯为10~13%的次氯酸钠溶液,按照体积百分比为1%的量添加到残留土霉素为200mg/L的制药废水中,搅拌处理15min。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处理前后废水中土霉素峰面积的变化,利用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求出土霉素含量,再利用降解率公式得到土霉素的降解率为100%。
实例例2
取有效氯为10~13%的次氯酸钠溶液,按照体积百分比为0.75%的量添加到残留土霉素为300mg/L的制药废水中,搅拌处理20min。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处理前后废水中土霉素峰面积的变化,利用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求出土霉素含量,再利用降解率公式得到土霉素的降解率为100%。
实例例3
取有效氯为10~13%的次氯酸钠溶液,按照体积百分比为0.5%的量添加到残留土霉素为150mg/L的制药废水中,搅拌处理10min。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处理前后废水中土霉素峰面积的变化,利用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求出土霉素含量,再利用降解率公式得到土霉素的降解率为100%。
实例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大学,未经宁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2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