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93518.3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6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光章;大野博司;久野胜美;白土昌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503;F21V5/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牛南辉;杨晓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设备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3年9月24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13-197578并且要求其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具有产生热的光源的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使用LED光源的照明设备包括透光光学构件以便控制来自LED光源的光的光分布特性。光学构件的使用通常降低光输出比(光输出比是指照明设备发射的总光通量与来自光源的总光通量之比)。为了防止这种降低,优选使用具有高透射率的光学构件。
此外,这种类型的照明设备包括传热构件,所述传热构件用于接收来自LED光源的热从而将所述热散发到LED光源外部。例如,所述传热构件是与衬底的背表面接触的主体,LED光源安装在所述衬底上。为了增加散热效率,优选热不仅传递到所述传热构件,也传递到光学构件,以便热也从光学构件的表面辐射。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光学构件的耐热温度等于LED光源的耐热温度。
发明内容
用作一般光学构件的丙烯酸具有高的光透射率,但是其耐热温度低于LED并且导热系数小。类似地,一般的聚碳酸酯具有高的耐热温度,但是其导热系数小并且透明度低于丙烯酸。透明陶瓷具有高耐热温度和大的导热系数,但是其光透射率低于丙烯酸并且很昂贵。
换而言之,没有具有极佳耐热并且具有高光透射率和大导热系数的适当光学构件可用。这阻碍实现满意的光输出比和呈现满意的散热性能。
因此,期望开发一种具有高光输出比并且具有极佳散热和耐热的照明设备。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照明设备包括:构造成产生热的光源;位于所述光源附近并且具有透明性和热导率的透明热传递构件;以及用于将来自所述光源的热传递到所述透明热传递构件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外观的图示;
图1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横截面视图;
图2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外观的图示;
图2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横截面视图;
图3A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外观的图示;
图3B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横截面视图;
图4A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外观的图示;
图4B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横截面视图;
图5A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外观的图示;
图5B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横截面视图;
图6A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外观的图示;
图6B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横截面视图;
图7A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外观的图示;
图7B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横截面视图;
图8A是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外观的图示;
图8B是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横截面视图;
图9是示出球体的厚度和热阻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的曲线图示出了空气隙的厚度和热阻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护构件的厚度和热阻之间的关系;
图11是示出外壳的厚度和热阻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并且
图12是示出d/λ和反射率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各种实施例。
现在,作为照明设备的几个实施例,将描述LED灯泡101、102、103、104、105、106、107和108,它们可拆卸地附着于设于房间中的天花板等上的插座。
(第一实施例)
图1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LED灯泡101的外观的图示。图1B是沿着穿过LED灯泡101的管轴的面被垂直地分成两个部分的LED灯泡101的横截面视图。
如图1A中所示,LED灯泡101包括旋入天花板上的插座(图中未示出)中的底座2、形状大体上像球形壳的中空透明球4(透明热传递构件)、以及覆盖球4的表面4a的保护构件5。底座2将LED灯泡101电连接并且机械连接到插座。
在所示出的LED灯泡101附着于插座的状态下,底座2在垂直上方上位于球4上方。如图1B中所示,底座2是圆柱形底部金属并且在底座2的下端包括圆形开口2a。当通过使用房间内的电源等的插座为LED灯泡101供电时,连接到底座2的光源10发射光。然后光穿过设于底座2下方的球4的表面4a出射,如图1A所示。之后光穿过保护构件5来照亮房间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35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水上水下两用LED集鱼灯
- 下一篇:一种氦气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