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3998.3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5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高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飞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11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产 养殖 利用 中草药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渔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中利用草药的鱼病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水产用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氯制剂,如漂白粉精(鱼池消毒用量为20g/m3,养殖池防治用量为0.4~0.8g/m3)、二氯异氰尿酸钠(0.3~0.6g/m3)、三氯异氰尿酸(0.1~0.5g/m3)、过氧化氯(0.5~2.0g/m3)等,氯制剂使用的主要问题为使用不当造成的氯超标;二是抗生素类,如氯霉素、硝基呋喃、氯仿、秋水仙素、氨苯砜和甲硝哒唑等,对于使用抗生素类药剂产生的负面影响有产生抗药性菌株、水产品残留药物、破坏微生态平衡、对免疫系统的产生抑制作用等;三是杀虫剂,主要有硝酸亚汞、敌百虫、硫酸铜及铜铁合剂、七水硫酸锌、辛硫磷等,主要问题是出现重金属超标的情况。
目前池塘养殖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多采用满塘泼洒药剂的方式,而此法通常会引起大面积的鱼类应激反应,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涉水情况;且满塘泼洒药剂需要的药物剂量较大,对于养殖企业是一个较大的经济负担;且由于残留量大,对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能使鱼类在争食时碰撞摩擦中草药挂袋而促进释放出药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药剂:
所述药剂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青蒿3~5g、穿心莲1~3g、连翘1~3g、苦参2~5g、柴胡3~5g、桉叶2~5g、龙胆2~4g、艾叶1~3g和罗布麻1~3g;
2)、在鱼池中设置框架形投饵区;
3)、将药剂放入网袋内,得中草药挂袋;将中草药挂袋悬挂在框架形投饵区上,并控制中草药挂袋位于水中的深度;
当投喂饲料时,鱼池中的养殖鱼大量聚集在投饵区,通过鱼群摩擦碰撞中草药挂袋,促进中草药挂袋中的药剂(指药剂中的水溶性成分)释放至水中,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的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的改进:根据养殖鱼上浮摄饵行为来控制中草药挂袋在水中的深度;
中草药挂袋深度分为以下三个不同层次:
针对生活水层为上层的鱼,中草药挂袋在水中的深度为1~10cm;
针对生活水层为中层的鱼,中草药挂袋在水中的深度为12~20cm;
针对生活水层为下层的鱼,中草药挂袋在水中的深度为22~30cm。
备注说明:
1、通过人工驯化、能集中投饵的鱼类,均适合中草药挂袋。
2、因中草药密度比水小,可在网袋中放置若干圆形石块(如鹅卵石)来控制中草药挂袋在水中的深度,或者将中草药挂袋捆绑在木棍上,通过调节木棍的长短来控制中草药挂袋在水中的深度。网袋为尼龙网袋或者渔网制成,网袋的网眼必须小于药材的粒径(一般为30-50目),从而确保药材不会从网眼中漏出。
3、作为本行业的常识:
生活水层为上层的鱼,一般是指鲢、鳙等;
生活水层为中层的鱼,一般是指草鱼、翘嘴鮊、加州鲈等;
生活水层为下层的鱼,一般是指乌鳢、鲤、鲫等。
作为本发明的水产养殖利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中草药挂袋在框架形投饵区上的数量根据养殖鱼类密度进行调整(中草药挂袋等间距的设置)。
具体如下:
当密度为<1000尾/亩时,鱼池设置1个投饵区,投饵区的规格为10米×20米,在投饵区均匀设置12个的中草药挂袋(即,中草药挂袋(4)之间的间距约为5米左右),每个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的重量为16~26g;
当密度为1000~2000尾/亩时,鱼池设置1个投饵区,投饵区的规格为10米×20米,在投饵区均匀设置15个的中草药挂袋(4)(即,中草药挂袋(4)之间的间距约为4米左右),每个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的重量为18~28g;
当密度为>2000尾/亩,鱼池(1)设置2~5个的投饵区(3),投饵区(3)的规格为10米×20米,每个投饵区(3)均匀设置20个的中草药挂袋(4)(即,中草药挂袋(4)之间的间距约为3米左右),每个中草药挂袋(4)内的药剂的重量为22~32g。
备注说明:一般密度每超过作为底数的2000尾/亩的100~200尾时,相应的多增加1个投饵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飞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飞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3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