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音频感应加热的蒸汽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94406.X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5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臣;何树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汶上重力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F22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500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音频 感应 加热 蒸汽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超音频感应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音频感应加热的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蒸汽发生器;采用大功率电加热管、使热水沸腾产生蒸汽,存在预热时间长、蒸汽压力不稳定,电热管结垢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等缺点,一种专利项目中提到的中频感应加热蒸汽发生器;采用钢管外部缠绕感应加热线圈、内部通水加热产生蒸汽,由于加热器钢管内部空间大、水量多、预热时间长,蒸汽压力不稳定,另一种采用加热器钢管中部安装喷水管、向感应加热管内壁喷水的方式;使喷往炙热管壁的水迅速汽化产生蒸汽,由于喷往内壁的水不均匀;产生的热量不能被充分利用、且蒸汽压力波动大、产生蒸汽效率低、而且水垢易堵塞喷水孔,影响使用等诸多不足。
一种超音频感应加热的蒸汽发生器;采用超音频感应加热、蒸汽发生器钢管内部增加一空心钢管、使加热水流的路径在加热钢管内壁圆周形成一狭窄的缝隙、水沿蒸汽发生器加热管内壁缝隙向上流动、水从底部开始加热、到上部即开始汽化;所以加热速度快、产生蒸汽迅速、电热转换效率高、由于水通过蒸汽发生器钢管内的截面积减小、所以提高了蒸汽产生的效率、而且压力稳定。
发明内容
本专利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电加热蒸汽发生器、以及中频感应加热蒸汽发生器;预热时间长、蒸汽压力不稳定、电热转换效率低、且使用维护周期短等方面的缺点及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超音频感应加热的蒸汽发生器。
本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蒸汽发生器壳体由感应加热钢管上端焊接半球状封头、底部外端焊接法兰组成,下部连接底座经一花篮支架固定一外径小于感应加热钢管内经的芯筒钢管、控制芯筒钢管圆周与感应加热钢管内壁之间的间隙不大于5mm,芯筒钢管高度与加热管感应线圈上部位置相同,芯筒钢管为一封闭筒状结构、下部焊接一排污钢管通过底座向下伸出、芯筒钢管内部向上焊接一排液管、工作中芯筒钢管受热产生压力将芯筒钢管内的水分排出,保证芯筒钢管内部始终无水、芯筒钢管温度不会降低,芯筒钢管内部与感应加热钢管内部等压、所以芯筒钢管不会变形,感应加热钢管底座下端中部焊接进水管、旁边焊接一排污管、感应加热钢管上部向上焊接安全阀连接管、横向焊接蒸汽输出管,蒸汽发生器工作时进入加热器的水由底部进入、从感应加热钢管内壁与芯筒钢管外圆的缝隙向上流动、感应线圈强大的超音频电流、使感应加热钢管产生涡流迅速发热、从下向上流动的水被逐步加热、到达上部时沸腾汽化产生源源不断的蒸汽,蒸汽量的大小由超音频感应电流和进水流量调节阀控制,加热管外部衬垫玻璃棉保温、外层固定高频陶瓷线圈骨架、高频陶瓷线圈骨架为三段弧形结构、内圆与玻璃棉保温层贴合紧密,高频陶瓷线圈骨架外圆制作有缠绕加热线的螺旋槽、以保证线圈间距,缠绕完成后用高温胶封固为一个整体组件,由此保证了电气绝缘、提高了安全性能。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超音频感应加热、加热速度快、电热转换效率高,由于采用感应加热钢管内壁、与芯筒钢管外圆狭窄缝隙的水均匀流动的方式、提高了加热效率、使蒸汽的产生进一步稳定,还由于采用高频陶瓷线圈骨架、损耗降低、线圈与感应加热钢管保持最佳感应距离,而且线圈不会松动、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专利的剖面结构图。
附图2是本专利的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系统图。
图中:1.壳体,2.芯筒,3.底座,4.高频陶瓷线圈骨架,5.感应线圈,6.缝隙,7.安全阀接管,8.蒸汽输出管,9.芯筒内管,10.排污阀,11.进水管,12.芯筒排液阀,13.供水泵,14.流量调节阀,15.安全阀,16.压力表,17.蒸汽输出连接法兰,18.固定螺丝,19.固定支架,20.感应线圈连接线,21.电源接线端,22.超音频感应电源输出端,23.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汶上重力机械厂,未经山东省汶上重力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44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酸氢锂溶液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