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富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4526.X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伟;谷荣敏;王成扬;于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H01M4/485;H01M4/62;H01M4/13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2207 | 代理人: | 王小静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用富锂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富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基础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它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低自放电、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已经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正极材料的性能往往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根据不同需求和应用领域,需要生产不同正极材料。
1991年,索尼公司采用钴酸锂(Li2CoO2)作为正极材料,生产出首个锂离子电池。由于钴资源少、成本高,同时钴酸锂有毒、稳定性能较差,因此多用来制造小型锂离子电池,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钴酸锂的实际放电比容量也仅有130mAh/g。从1996年开始,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材料因为原料丰富、成本低、稳定性好,被用来生产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应用目标是电动汽车等,磷酸铁锂的放电比容量也较低,理论值为170mAh/g。从1999年,三元正极材料得到研究和广泛应用,对于组成为LiNi0.33Mn0.33Co0.33O2的三元正极材料放电区域为2.5~4.2V时,其放电比容量约为150mAh/g。
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放电比容量,富锂正极材料近年受到重视。它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200~300mAh/g),原料来源丰富、价格较低。富锂正极材料可用通式xLi2MnO3·(1-x)LiMO2或Li[Li(1-2x)/3Mn(2-x)/3Mx]O2表示,其中0≤x≤1,M为过渡金属钴、镍、铁等,是一种固溶体材料,具有独特的充放电机理。当充电至4.5V以上时具有高于200mAh/g的放电比容量。目前富锂正极材料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首次放电效率低、倍率性能偏低、循环性能差等, 需要进一步改善。常见的富锂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高温固相反应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合成法、燃烧法、喷雾干燥法等。这些方法大多难以形成元素分布均匀的正极材料,并且在制备时容易引入杂质,影响产品的电化学性能。为提高富锂正极材料的性能,常需要对其进行掺杂改性处理。例如,专利文献CN103441238A公开了一种掺杂镁的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文献CN102037602A公开了一种采用氟离子掺杂改良材料的性能,改善其首次放电效率。
水热法常被用来制备粒径大小和组成均匀的微晶体,它的工艺条件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与共沉淀法相比,水热法不需要连续调整溶液的pH值、不需要搅拌;与溶胶-凝胶方法相比,它不需要耗用大量有机酸螯合剂等。利用水热法也能较容易的合成出两元或多元金属盐微晶材料,然后与锂源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掺杂的富锂正极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富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富锂正极材料具有高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快速充放电稳定性,并且制备工艺简单、产品成本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富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富锂正极材料的化学计量式为Li1.2Mn0.6-xNi0.2RExO2,式中x为0~0.05,其中RE为稀土元素镧或铈,该材料为单相固溶体,平均晶粒大小为20~50nm,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硫酸锰和硝酸镍,按锰和镍摩尔比为3:1称量混合,搅拌配制水溶液;按照锰与镧或与铈摩尔比为1:(0~0.09),向含锰和镍水溶液中加入稀土元素的硝酸盐,配制成金属总浓度为0.05~0.20mol/L的混合物溶液,按照尿素与金属离子摩尔比是2:1,称量尿素,搅拌下缓慢加入上述混合物水溶液中,完全溶解后,继续搅拌10~30min,形成透明的混合溶液;
(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溶液放入有聚四氟材料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后置于150~230℃烘箱中,恒温反应6~12h,然后过滤,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滤饼至洗涤液的pH值至6~7,在温度60~100℃下真空干燥滤饼6~12h,得到碳酸盐粉体,其团聚形成粒径为6~20μm的二次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45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纤维远程红外高储存热能新型电热炕板
- 下一篇:一种安装有按摩带的床垫